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治疗后浆细胞相对增生一

时间:2021/12/17 19:07:53 来源:白血病_白血病的预防与诊治 作者:佚名

病情简介

患者男性,38岁,因发热、头痛于年8月28日来我院呼吸科就诊,查体:体温38.6℃,脉搏71次/min,全身淋巴结无肿大,肝脾不大;血象:白细胞计数(WBC)17.36x/L,中性粒细胞(NEUT)14.20%(2.47x/L),淋巴细胞(LYMPH)22.50%(3.67x/L),中间细胞(MONO)42.60%(7.63x/L),红细胞计数(RBC)3.89x/L,血红蛋白(Hb)g/L,血小板计数(Plt)73x/L。生化指标:乳酸脱氢酶(LDH)U/L[参考值(~)U/L],α-羟丁酸脱氢酶(HBDH)U/L[参考值(0~)U/L],其余正常。门诊医生考虑血液病可能性大,患者转血液内科住院诊治。

患者主诉胸骨压痛,当日行骨髓穿刺术和末梢血涂片检查,血涂片示:可见一类幼稚细胞,约占51%,性质待定。8月28日骨髓涂片(图1a)结果回报:原始单核细胞0.05,幼稚单核细胞0.59,成熟单核细胞0.07,确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b)。

于8月30日开始行MA方案治疗,米托蒽醌3d+阿糖胞苷7d,1周后观察骨髓增生情况。血常规:WBC0.96x/L,NEUT32.30%(3.31x/L),LYMPH59.40%(0.57x/L),MONO3.10%(0.03x/L),RBC2.16x/L,Hb69g/L,Plt59x/L;骨髓涂片(图1b)结果回报:中幼粒细胞0.03,晚幼粒细胞0.05,杆状核粒细胞0.04,分叶核粒细胞0.05,中幼红细胞0.02,晚幼红细胞0.05,淋巴细胞0.40,成熟单核细胞0.06,成熟浆细胞0.29。结果提示:此部位增生减低伴浆细胞相对增生骨髓象。流式细胞免疫分型回报:骨髓中异常细胞群占有核细胞的23D,表达CD38、CD,提示骨髓成熟浆细胞增多,建议结合临床形态学诊断。生化指标:总蛋白74.5g/L,清蛋白38.0g/L,球蛋白36.5g/L,均在正常范围。临床判断患者此时处于骨髓抑制期,停用化疗药,但骨髓浆细胞达0.29,结合球蛋白检测结果,临床给予患者扶正治疗,恢复血象。28d后在巩固性化疗前进行检查,9月26日血常规示:WBC6.62x/L,NEUT47.30%(3.13x/L),LYMPH24.60%(1.63x/L),MONO26.90%(1.78x/L),RBC2.64x/L,Hb82g/L,Pltx/L;骨髓涂片(图1c)结果回报:中幼粒细胞0.12,晚幼粒细胞0.11,杆状核粒细胞0.14,分叶核粒细胞0.12,中幼红细胞0.05,晚幼红细胞0.15,淋巴细胞0.20,幼稚单核细胞0.04,成熟单核细胞0.04,成熟浆细胞0.01。患者进行巩固化疗,于年9月30日骨髓完全缓解后出院。

讨论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是临床较常见的急性白血病,经规范化疗后容易达到完全缓解,预后尚佳。本病例为青年男性,骨髓涂片诊断为AML–M5b后进行规范化疗,2个疗程后观察骨髓抑制情况,发现正常的造血细胞受抑伴有浆细胞增生,浆细胞比例达到29%,我们认为浆细胞增生是反应性增生,该病例比较少见。

从浆细胞为骨髓中非造血细胞方面考虑,骨髓因化学药品的作用,造血受到抑制,造血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伴随非造血细胞相对增生。但浆细胞相对比例的增高程度会受到个体差异和(或)化疗药品作用机制的影响。郭淑香和郭明曾报道一例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患者,其浆细胞比例可达50%,由于个体或药物作用导致骨髓浆细胞过度增生是有一定理论根据的。

急性白血病伴浆细胞反应性增生也有报道,说明浆细胞可以伴随原始、幼稚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同时表达,并且可以超过诊断骨髓瘤的标准,其产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例患者第一次骨髓穿刺结果为原、幼稚单核细胞占0.64,未发现浆细胞。第二次骨髓穿刺结果为原、幼稚单核细胞未见,骨髓处于抑制阶段,浆细胞反应增生占29%。第三次骨髓穿刺结果为骨髓造血成分得到恢复,浆细胞比例明显下降。本病例提示临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要慎重,必须结合患者病史,否则易导致误诊、漏诊。

来源:白血病·淋巴瘤

==========欢迎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yghkjpw.com/blby/1187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