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在中国,每年会新增约4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中约1/4是儿童,并以2~7岁儿童居多。尽管白血病的预后不尽如人意,使很多人谈血癌色变,心生恐惧,但需要知晓的是,儿童白血病并不是绝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有希望治愈的,所以曾经“儿童白血病是不治之症”的观念或放弃治疗的做法需要改变了。
识别:七大早期表现,提示儿童白血病可能
儿童白血病有两个特点:一是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迅速,大多数是急性;二是对化学药物治疗很敏感,癌细胞容易被杀灭。因此,儿童白血病如果能够及时发现,采用适当的治疗手段,往往能取得满意效果。以下七大症状在儿童白血病早期常见,可为早期发现儿童白血病提供一些线索。
发热是儿童白血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患儿的热型不一致,可表现为低热、不规则热、持续高热。引起发热的可能原因:细菌、病毒、霉菌或原虫所致感染;也可能是白血病细胞分解代谢产物及下丘脑受到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
出血有>50%的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出血程度轻重不等,出血部位以皮肤黏膜、口、鼻腔等部位多见,常有皮肤紫癜,甚至大片皮下瘀斑,眼结膜及视网膜出血经常可见。而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往往见于疾病的后期,颅内出血则常见于终末期,且是主要致死的原因之一。引起出血的原因主要是骨髓受白血病细胞浸润,血小板生成减少。近年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亦为小儿白血病出血的重要原因,此外,血管壁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受损亦可导致出血。
贫血为常见的早期症状,并呈进行性加重,患者面色及皮肤黏膜苍白,软弱无力,食欲下降。贫血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常骨髓被白血病细胞浸润,但骨髓受累程度与贫血并不完全一致。
肝、脾、淋巴结肿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肝、脾、淋巴结肿大较为显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则以脾肿大更为明显。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多见,枕部、耳后次之,全身淋巴结肿大者也较常见,一般肿大程度较轻,质地硬,无压痛粘连,但当纵隔淋巴结明显肿大时,可引起压迫症状,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
骨关节疼痛及骨骼病变常见于小儿急性白血病,可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类似风湿性关节炎,多累及各大关节,如下肢关节及脊柱等,部分患儿出现胸骨下部压痛,疼痛处往往无红、肿、热症状,疼痛时间长短不一,可数小时至数日不等,疼痛剧烈时,甚至需要用较强的镇痛、镇静剂才能缓解症状。骨骼X线检查,可见到骨质疏松,骨质溶解、骨皮质变薄破坏、骨膜隆起及病理性骨折。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白血病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可发生脑膜白血病,患儿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惊厥、昏迷。
血象改变血化验检查数据有异常改变,大多数患儿有白细胞增多,可达几万至几十万,骨髓白血病细胞呈显著增生,可>95%。
免责声明:所有内容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非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