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9岁。主因上肢和下肢出现自发性淤青以及衰弱无力入院。
全血细胞计数和血液涂片检查显示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78×/L,血红蛋白10.6g/dL,白细胞1.8×/L。原始细胞占比10%,嗜碱性粒细胞占比13%(0.2×/L)。
患者凝血试验,纤维蛋白酶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正常。
骨髓活检显示伴有Auer小体的超颗粒原始细胞占比64%(图A,B箭头所示);典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和占比13%的异常嗜碱性粒细胞,表现为高颗粒性以及异常颗粒重新分布(红色箭头所示)。
(图A-D)
流式细胞术(图C)证实为典型早幼粒细胞(cMPO+,CD34?,HLADR?,CD+,CD33+,CD13+,CD?)以及嗜碱性粒细胞(CD11b+,CD25+,CD+,CD13+,CD33+,CD44+)并伴有异常免疫表型(CD38?,CDlow)。
细胞遗传学分析(图D)显示t(15;17)(q24;q21),分子检测为经典PML-RARA转录本。
管理和分析
该患者接受经典APL疗法治疗,在治疗的第19天时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至0.39×/L并于第24天时恢复正常。随后患者开始接受巩固治疗。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在诊断APL时非常罕见,本病例强调了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能与APL克隆有关。已有关于APL患者出现嗜碱性粒细胞增多且出血风险增加的报道。
编译自:BenjaminLebecque,NicolasLechevalier.BB:basophilsandbleeding,anatypicalcaseof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Bloo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