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检验细胞形态学之家”历史图文目录
“捷达杯”全国血液系统疾病技能大赛的答案来了!原始细胞有穿凿样空泡者都是burkitt吗?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合集
淋巴瘤伴HLH合集
ANKL伴HLH一例
淋巴增殖性疾病(LPD)合集(1)
淋巴增殖性疾病(LPD)合集()
淋巴瘤形态多样性欣赏合集(1)
淋巴瘤形态多样性欣赏合集()
MM合并AML-M4一例
张文蓉,常州市妇幼保健院
王蓉、王琰和王慧,南京医院,医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
张建富,南京医院,医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
张姝,苏医院检验科
郑潇寒*,南京医院,医院检验科
通过血液科实验室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医院血液实验室升格为医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可喜可贺!
前言
1.每个细胞均为富含生命的个体,读懂它,你将收益无穷。读不懂,它“坑”的就是你。
.细胞形态千变万化,临床也千变万化,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不敢变化的。要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不惊、不慌和不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脑中无病,便无病。即脑中要有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细胞形态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标准等,你才能给出精准诊断。这要靠不断学习和积累,不要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
张建富
01-1-8于江苏南京
一般资料及病史
患者徐某某,男性,6岁,
现病史
患者00-4因贫血、医院内分泌科,查血常规示重度贫血(具体数值不详),镜检示白细胞不能分类,考虑血液病可能,医院输血治疗后,为进一步查明病因入住我院。
体格检查:体温39.8°C,脉搏98次/分,呼吸0次/分,血压1/71mmHg。神清,精神一般,贫血貌,轻微骨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肝脾肋下未触及。
既往史:
糖尿病病史15年
外周血检查
血常规:
医院镜检提示白细胞无法分类,考虑血液系统疾病,临床送检了外周血涂片:
↑可见个原始细胞
↑可见1个原始细胞,血小板成簇可见
↑可见颗粒减少的中幼粒细胞,血小板成簇可见
↑可见1个原始红细胞(最左)、个原始细胞、1个晚幼红细胞(含胞质空晕)
↑可见颗粒减少、分叶过多的中性粒细胞
↑可见两个单核细胞
思考:
因外周血中出现较多异常,我们建议临床送检骨髓常规。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一、低倍镜
骨髓增生极度减低
二、油镜
↑可见1个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和1个原始细胞
↑可见1个颗粒减少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和1个原始细胞
↑可见1个中性中幼粒细胞(最左)、1个中幼红细胞(中间)、1个原始细胞(最右)
↑可见1个原始细胞
↑可见个原早红细胞
↑可见1个颗粒缺如的中性粒细胞和1个小巨核细胞(被血小板包绕)
↑可见1个原始细胞
↑可见1个原始细胞和1个分叶过多/颗粒缺如的中性粒细胞
↑可见一群原始巨核细胞(片尾)
↑可见1个单圆核巨核细胞(最左)、1个核碎裂的晚幼红细胞(中间)、1个原早红细胞(最右)
在骨髓涂片的边缘尾部,可见原幼细胞聚集成堆出现。
二、POX染色
原始细胞为阴性。
三、PAS染色
原始细胞为阴性
四、骨髓细胞形态学报告
思考:
1.骨髓增生减低。
.外周血中原始细胞超过了0%,就可以诊断为AL。
3.POX原始细胞阴性。PAS原始细胞阴性。粒系易见颗粒缺如、类P-H畸形、分叶过多等病态。巨核系易见小巨核、单圆核巨核。红系易见原早红。
结合骨髓与外周血形态综合分析,我们报告了AL(APMF可能性大)。
五、骨髓活检
(一)HE染色(二)网状纤维染色
骨髓纤维化的半定量分级:
六、骨髓活检报告
分析:
骨髓中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是重要的间质成分,网状纤维是胶原纤维的前身。大部分正常人骨髓中的网状纤维为0-1级,偶尔可见级。本患者骨髓活检中可见弥漫的纤维网并有散在的粗纤维,因此诊断为MF3级。
骨髓病理结合HE染色和网状纤维染色,明确了APMF的诊断。
免疫分型
CD34+细胞占1.1%,表达髓系抗原(CD、CD13、CD33)
红系比例异常增高
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
细胞遗传学:
患者为正常核型
分子生物学:
UAF1突变检测阳性(p.S34F,突变比例43.3%;p.QR,突变比例39.89%)
RUNX1突变检测阳性(p.R01Q;突变比例0.63%)
PHF6突变检测阳性(p.H39R;突变比例16.73%)
SETBP1突变检测阳性(p.DN;突变比例18.49%)
TET突变检测阳性(p.IV;突变比例54.61%)
TP53SNP检测阳性(p.P7R;突变比例99.53%)
TETSNP检测阳性(p.HR;突变比例45.39%)
GATASNP检测阳性(p.AT;突变比例46.86%)
其余基因突变检测均为阴性
解析
1、UAF1
上图为UAF1介导的IR调节细胞衰老的工作模型。
剪接因子UAF1与CPNE1的最后一个内含子结合,以促进年轻细胞的有效剪接。
在衰老细胞中,UAF1表达下调,导致靶基因如CPNE1发热内含子保留增加,从而产生较少的剪接转录本,内含子保留的转录本与剪接的转录本竞争,并迅速降解,导致正常翻译模板减少,CPEN1蛋白的产生减少,最终导致衰老相关表型。
简言之,UAF1S34F突变促进了细胞的凋亡。
、TET
TET是成人髓系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存在于髓系谱系的CD34+祖细胞中,因此提示了它是一种造血干细胞中的早期克隆性突变,通常认为它是AML多次打击模型中的“首次”打击。TET共有11个外显子,其中外显子突变,可以降低TET的表达,是AML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预后危险度分级
患者有TP53突变和RUNX1突变。
根据预后危险度分级,考虑患者预后不良。
文献学习
急性全髓增殖性疾病伴骨髓纤维化(APMF)是一种伴有骨髓原始细胞增多和纤维化的急性全髓(粒系、红系、巨核系)增殖症,造血细胞可发育异常。
1、临床表现:
起病急,症状严重,常有乏力、高热和骨痛。无脾大或轻微肿大。病程常很短。常见显著全血细胞减少。红细胞无异型或轻微异型,泪滴样红细胞少见。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可发育异常。原始细胞常较少。
、骨髓细胞形态学:
骨髓穿刺常不成功,由于骨质坚硬,易“干抽”。骨髓增生常呈极度减低。原始细胞通常在0-5%,易见原早红、原粒及小巨核、单圆核巨核。常见粒系病态。POX往往为阴性。
3、骨髓病理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巨核3系细胞均不同程度增生(全髓增殖)。特征性的改变包括原始细胞增生灶和显著发育异常的巨核细胞;轻度骨髓纤维化、大多数患者网状纤维增多(3级)并有粗纤维,明显的胶原纤维增生不常见。
4、免疫表型:
原始细胞常表达CD34和一个或多个髓系相关抗原(CD13,CD33,CD),MPO常阴性。少数病例原始细胞表达巨核细胞相关抗原(CD41,CD4,CD61)。有些病例原始细胞还表达红系细胞相关抗原(GPA,HA)。
5、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
尚未发现特异性异常改变,但患者若检测出复杂核型或融合基因突变,常提示预后不良。
鉴别诊断
APMF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易继发骨髓纤维化的AML,如M7;AML-MRC;MDS-EB伴骨髓纤维化
(1)PMF
外周血易见泪滴形红细胞
()AML-M7
①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比较
APMF:
AML-M7:
②骨髓细胞形态学比较
APMF:
AML-M7:
③骨髓POX染色比较
APMF:
AML-M7:
④骨髓PAS染色比较
APMF:
AML-M7:
(3)AML-MRC
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AML-MRC)的诊断标准
AML-MRC的诊断需要符合以下3个标准。
1.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0%。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
·MDS或MDS/MPN病史
·伴MDS相关细胞遗传学异常
·伴多系发育异常a
3.不包括以下两项内容:
·先前因无关疾病而接受细胞毒性治疗或放疗
·AML伴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
a在AML伴有NPM1突变或CEBPA双等位基因突变时,仅多系发育异常不足以诊断AML-MRC。
总结
1.本病例,通过细胞形态、骨髓病理和免疫分型,结合临床表现,可诊断为APMF。结合分子生物学和染色体检查,考虑预后不良。
.当骨髓涂片中见到骨髓增生减低时,我们不能草率的认为是抽稀了,更要仔细阅片,并结合外周血形态进行综合分析。
3.提高鉴别细胞的能力,尤其是对病态细胞的鉴别。
参考文献:
1.StefanosA.Bamopoulos,AarifM.N.Batcha.ClinicalpresentationanddifferentialsplicingofSRSF,UAF1andSF3B1mutationsinpatientswithacutemyeloidleukemia[J].Leukemia,00,Oct,34(10):61-.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年3月第38卷第3期:-18.
3.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年1月第40卷第1期:1-7.
4.董晓燕,李玉龙等.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基因突变及预后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00年9月第41卷第9期:-.
5.UwePlatzbecker,ShahramKordasti.Naturalbornsurvivors:theingloriousTP53[J].Blood.00Dec10;(4):77-78.
6.SwerdlowSH,CampoE,HarrisNL,etal.(Eds):WHOClassificationofTumoursofHaematopoieticandLymphoidTissues(Revised4thedition).IARC:Lyon.
病例提供者
张文蓉,女,主治医师。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历,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年至今任职于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00年1月起在医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进修学习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进修期间系统学习了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细胞形态学诊断及鉴别诊断,熟悉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的新动态。主要研究方向:骨髓细胞形态学。
主编王蓉,女,副主任技师。年7月毕业于江苏大学医学检验专业,年8月至今在医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工作。年7月到江苏省血液病研究所研修三个月,系统学习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年8月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医院研修骨髓病理诊断技术,熟练掌握了血液系统疾病骨髓病理诊断技术。年获临床执业医师资格。掌握各类血液病的临床及诊断技术,掌握WHO的诊断及最新进展。擅长多种恶性血液病的骨髓涂片及骨髓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尤其对淋巴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独特见解。
王琰,男,主管技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01年至今于医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从事血液病诊断工作,学习并熟练掌握流式检测与分子检测,现致力于细胞形态学分析,擅长结合流式与分子对血液病进行综合诊断。
王慧,女,检验技师,年苏州大学医学检验专业毕业。年8月至今就职于医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先后在免疫分型诊断学组、细胞遗传诊断学组、分子生物学诊断学组和细胞形态学诊断学组轮转学习。熟练掌握急性和慢性白血病的MICM诊断及鉴别诊断标准,熟练掌握了常见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规范。尤其对流式细胞仪在LPD的诊断和分型的应用及临床意义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秘书
张姝,女,主管技师。毕业于江苏大学医学检验专业,现就职于苏医院。01年至年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学习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具有丰富的血液学理论,能熟练掌握常见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先后发表论文两篇,主要研究方向:骨髓细胞形态。郑潇寒,男,检验技师。年毕业于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就职于医院检验科。具有一定的血液学理论水平,参加多次血液病与形态学竞赛并数次获奖。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