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文献调查统计,我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约为0.36/10万人。
在成人白血病中,慢粒占所有病例的15%-20%。本病早期多数没有明显体征或者症状,并可数年内保持稳定,进程缓慢,但如果不及时治疗,通常在3到5年内可能进展至终末急变期而导致死亡。
慢粒白血病不再意味“死亡”
随着科学的进步,慢粒这种血癌,已经不再意味着死亡,分子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让慢粒变成了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
靶向药物自然也成为了慢粒白血病的一线首选治疗方案。初诊慢粒患者经过分子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8年的疾病相关死亡率只有7%。其预估的中位生存时间(50%的患者可以活过的时间)可达19年。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慢粒的治愈是可以达到的
慢粒的致病关键是BCR-ABL异常基因,BCR-ABL的定量评估是规范化治疗的基础,因此定期监测不可或缺。目前最简便、灵敏的检测方法是定量PCR技术,可通过监测该指标,调整治疗,实现过程中的各个里程碑。
定量PCR检测是能发现微小疾病残留的敏感方法,有助于及时使患者回到通往理想治疗目标的轨道,定期PCR疗效监测能早期发现耐药或依从性问题,帮助优化治疗方案,还能为与患者讨论和评估病情提供依据。
PCR检测方法非常简易,通常随血常规检查就可一并完成取样。医院进行标准化的定量PCR检查,这样才能知道治疗进展,有无停药的机会及是否已达到治愈的目标。
正是因为一代药物,以及伊马替尼、尼洛替尼(二代靶向药物)等药物显着的疗效,也使医生与患者对治疗结果的预期不断升高。
据数十多年的临床慢粒治疗疗效随访表明:“如果在靶向药物治疗的同时加持针对性的中药调治,慢粒患者不仅活得时间长、活得质量好,部分患者还可能实现停药后长期缓解。”
『注』
如果您对本文有疑问、对疾病与治疗有不懂的问题,您可通过添加以下 白血病病友会
①:已添加 ②:打字不方便的病友可直接在 ③:病友可点击右下角『写留言』输入疑问,内容仅留言者与病友会医者可见,晚间留言次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