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医院开化分院的眼科诊室来了一位54岁的中年男子,他满面愁色,告诉医院“双下沉、两提升”专家、眼科楼继先主任医师,“我的双眼半年前开始看东西模糊,并且病情逐渐加重。”
楼继先仔细询问病史,细致检查后发现该患者右眼视力仅有0.1,左眼视力0.4,经裂隙灯联合前置镜眼底检查,发现该患者双眼后极部视网膜大片出血,有大面积的黄白色病损并伴血管炎表现。
初步诊断该患者为:双眼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且高度怀疑HIV(+),很可能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医院开化分院接治首例艾滋病并发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楼继先仔细为患者行双眼眼底检查。眼底照相中可清晰看到双眼眼底大量黄白色渗出坏死,其间分布片状出血灶,视网膜血管闭塞。
通过HIV实验室检查,该患者被确诊为艾滋病并发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这也是医院开化分院至今确诊的第一例艾滋病并发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确诊后,该患者得到及时的抗病毒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目前眼部情况稳定。
“奶酪加番茄酱样视网膜炎”严重者会丧失视力
楼继先说,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严重低下患者,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白血病患者及器官移植患者等,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常低于50个/mm3。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为艾滋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也是艾滋患者的首位致盲原因。
患者常出现眼前漂浮物、眼前闪光感、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视力丧失。该病的特征性眼底表现为进行性、坏死性视网膜炎伴出血,同时合并视网膜血管炎,可形象描述为“奶酪加番茄酱样视网膜炎”。
眼部出现这些情况应进行HIV实验室检查
“这位患者最终被确诊为HIV病毒携带者,这种现象并不偶然。”楼继先表示,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眼科常见表现是视网膜炎,发病率高达75%,失明原因可能与巨细胞病毒和弓形体等感染有关。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常见于艾滋病晚期,典型症状是白色干酪样视网膜渗出,在视网膜大血管附近常伴出血。
因此,对于原因不明的视网膜黄白色病损,视网膜出血及视网膜血管炎患者应进行HIV实验室检查,同时对于HIV阳性患者出现视力下降者也需要进行仔细的眼底筛查。
早期诊断、及时抗病毒治疗尤为重要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治疗主要为原发病的治疗及药物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为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第一线用药,一般2至4周可诱导病变痊愈,但还需要后续维持治疗。
楼继先提醒,患者切忌擅自停药,引起疾病复发。一般选用更昔洛韦静滴,必要时甚至需要直接向眼部玻璃体腔内注射更昔洛韦,提高局部浓度,达到更好的疗效。
由于该疾病极易误诊,且延误治疗时机易导致治疗效果差,甚至引起失明,所以,早期诊断、及时正确的抗病毒治疗是提高该病诊治水平的重要方法。
来源:医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