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学习的是毛细胞白血病,我们今天学习讨论一下幼淋细胞白血病,先来看个病例。
病例
患者X,男,69岁,就诊于血液科门诊,诊断:待查。
散点图如图1
图1
触犯复检规则自动推片后形态学可见:
白细胞数量明显增高,镜下可见分类不明细胞,该群细胞胞体较大,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呈颗粒状;核仁明显,大而圆,多为一个;胞质丰富,染淡蓝色,无颗粒,核质比低。此类细胞在白细胞分类中占77%,疑似异常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亦存在少量疑似幼稚淋巴细胞(染色质细颗粒状,核仁明显,胞质较少,蓝染)约占2%;
红细胞数量及形态大致正常;
血小板数量轻度减低,形态轻度大小不均。
如图2-10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检验结论:
1、分类不明细胞比例79%,疑似异常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
2、建议行骨髓检查、免疫分型等明确诊断。
概述
幼淋细胞白血病(PL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细胞白血病,根据免疫表型分为B-PLL和T-PLL,病程较慢淋短,以50岁以下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约为4:1,起病较缓,可无明显的自觉症状。
诊断标准:
诊断PLL须符合以下条件:
1、B-PLL常表现为巨脾而淋巴结常无明显肿大,T-PLL大多有肝脾及全身淋巴结肿大;
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X/L,其中幼稚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55%;
3、幼稚淋巴细胞形态学特征为体积较大,胞质嗜碱性,核圆,核仁清晰可见,核染色质浓密,核质比低;
4、免疫表型:
B-PLL:sIgM和sIgD高表达,CD19+、CD20+、CD22+、CD79a+、FMC7+、CD23-。CD5可为阳性。
T-PLL:CD2+、sCD3+/-、cCD3+/-、CD5+、CD7++;TDT-、CD1a-。65%的患者CD4+CD8-,21%的患者CD4+CD8+,13%的患者CD4-CD8+。
5、细胞遗传学:B-PLL无特征性异常,T-PLL可出现特征性的inv(14)(q11;q32)、t(14;14)(q11;q32),t(X;14)(q28;q11)等
体会
1、幼淋巴细胞形态学特征:体积较淋巴细胞略大,直径约12-14μ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有些有切迹或呈锯齿状、不规则型;核染色质较原始淋巴细胞粗,但又比成熟淋巴细胞细,为粒状或块状,核膜周缘染色质相对增多;核仁明显,一个或两个,大而圆,多为单个(幼淋巴细胞的突出特征);胞质丰富,蓝色或淡蓝色,无颗粒,核质比低;
2、幼淋细胞白血病作为一种成熟T或B细胞白血病,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其中幼稚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55%;而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20%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两种不同疾病,形态学也存在相应的显著特征,而笔者在本文撰写翻阅书籍资料及文献时发现命名却不尽统一,有称之为幼淋巴细胞的亦有称之为幼稚淋巴细胞的,是否需要区分?如何区分?欢迎大家讨论。
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
细节砺真知,点滴敬雕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