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砒霜向来是剧毒,可使人致命。不过,在96岁的王振义手中,砒霜却成了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在今年的“未来科学大奖”的获奖名单中,王振义和张亭栋的名字和“生命科学奖”紧紧地扣在了一起。在获奖后,王振义将自己所得的万美元都制作了慈善,直接捐赠给了扶贫基金会,令人敬佩。
众所周知,白血病一直是一个难以攻克的疾病,一旦患上,基本上就和死神面对面了。所以,人们也习惯性地将白血病称之为“血癌”。在35岁以下的人群中,这个病在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中,占据了最高位,可见其危险性之大。白血病整个的发病率在2.76/000,看起来似乎是一个比较小的比例,但是,将整个的人口基数算上,就知道,这并不是一个小的数据。
关于这个病的治疗,目前就是以化疗为主,在得到完全缓解后,3年内可以保持无恙的百分比是40%。另外,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进行骨髓移植。不过,不管是哪一种治疗的方法,都是存在着风险的,并不能完全的保证万无一失,而“砒霜”在结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的时候,则大大提升了患者的缓解率,也加大了存活的希望。
张亭栋出生在年11月,他是最先开始发现“砒霜”与白血病关系的人。在砒霜中,含有三氧化二砷,而这三氧化二砷,正是白血病的“劲敌”。王振义在张亭栋的发现上,又将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这个治疗白血病的方法。
王振义是江苏人,出生在年11月30日,现如今已经96岁高龄,但是,依旧在医学岗位上发光发热。王振义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对白血病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后来,通过对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两药联合治疗方法的使用,王振义和自己的学生成功地将白血病患者在5年内的存活率提升到了97%以上,而在这之前,5年内的存活率只有10%,可见其意义之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王振义在当时所研制出来的药物维甲酸,也一直坚持着不申请专利牟利,而是一直努力争取,让这种药物纳入了医保,每一粒药,连0.4元都不到,患者可以吃得起。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医者仁心”吧。只是,在当时,因为价格实在是太低了,很多的制药厂都不愿意接手生产,为此,王振义到处找生产的药厂,最后才找到了愿意生产的人。
现在,已经96岁的王振义老先生依旧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带着自己的学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教书育人做研究。在接下的时间里,期待着王振义老先生的团队有更大的突破,相信,在接下来的“诺贝尔奖”角逐上,定可以在获奖榜单上见到老先生的名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