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新唱引来后生知音
如火如荼的第四届羊城国际粤剧节于昨晚在广州降下了帷幕。本届羊城国际粤剧节有一个现象是有白癜风能否治愈目共睹的,那就是“另类粤剧”在全部粤剧节期间吸引了媒体和观众的眼光。听说,现在广州的铁杆戏迷只有两三千人,大多还是老年观众。艺术界还流传这样一句话:1门艺术如果没有年轻观众就没有前程。抢夺年轻观众对一门日显衰落的艺术来讲,显得多么重要。可喜的是,最近几年,粤剧界做了大量的尝试,从各个方面对粤剧进行了重新包装,期盼能让粤剧重新回到年轻人的世白癜风症状及治疗界里。综观粤剧界所做的尝试,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花月影》演出前,后台来了很多对粤剧感兴趣的大学生。
粤剧与交响乐合作
当各种戏剧纷纭与交响乐联姻的时候,粤剧也不例外。粤剧和交响乐的第一次合作,是在1993年第四届广东省艺术节开幕式上,后来广州舞台上又出现了几场粤剧交响音乐会,还进京做过汇报演出。粤剧界的知名老倌,包括红线女都亲身上台为这类新型的表演情势献唱。
“粤剧交响音乐会”的目的很明显,是希望通过这类新的艺术情势把粤剧推介给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演出的地点也从戏院改成音乐厅或剧院,这也是为了扩大粤剧的受众面。但粤剧交响化一直在粤剧界存在着争议,支持的人认为粤剧交响化可以展现古老粤剧的现代魅力,交响乐队的和声使粤剧音乐的厚度、宽度增加,使人对作品的体会更深,更合适现代人的审美观。同时,在音乐编配、演出阵容、舞台美术、文化内涵等多方面也有新的突破。反对的人认为此种做法失去了粤剧的味道。
中西传统艺术是不是需要融会,或说怎样融会,仍然还是没有解决,随着戏剧交响化的潮流过了以后,这类情势的演出几近难觅芳踪。只是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一份对粤剧新潮做法的记忆。
大学生一元钱看粤剧
“一元看粤剧”这类做法是广州粤剧团开的先河,其目的不言而喻。在该团《花月影》创作期间,就打出了“都市粤剧”的旗号,把观众目标对象群锁定在了年轻的城市观众。另外,该剧在舞台调度、音乐唱腔、服装造型、舞美灯光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创新,融入了交响乐、现代舞的元素。音乐、画面非常唯美,很适合大学生的口味。
大学生一元钱看粤剧,是《花月影》与企业的一次“联姻”,即用企业的钱培养粤剧潜伏的观众,这也是广州粤剧团需要扩大粤剧观众群的初衷。由于该团团长倪惠英发现各大粤剧团每一年的演出任务多集中在珠三角及一些农村地区,观众大都集中于“一高两低”(高龄、低收入、低文化),对高知识层的观众的渴望促使《花月影》决定开辟自己的“城市根据地”。
且不论《花月影》在粤剧界引发的争议,单就它把万名以上的大学生集体请进剧院,提高了青年观众对粤剧的认知程度这一点,其贡献就不小。在本届羊城国际粤剧节开幕的头几天,《花月影》再次把眼光锁定在了前来广州参加秋交会的外商身上。两种情势有异曲同工之妙,其目的都是为了扩大粤剧潜伏的观众群。
粤剧动画电影吸引小孩
让粤剧吸引年轻人,乃至是小孩子,不少有胆有识之士在行动。其中当数红线女的想法最具新意:她策划拍摄了中国戏曲史第一部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戆驸马》,还亲身为剧中女主角凤霞公主配音。
《刁蛮公主戆驸马》是粤剧第一次走进动画世界,是粤剧艺术与动画电影艺术的第一次大胆结合。这部粤剧动画片主要定位于粤剧迷、戏曲爱好者,同时也希望争取一些爱好动画片的青少年朋友,希望以动画片情势使更多层面的观众对粤剧产生兴趣。
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从艺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艺术创造力。面对粤剧艺术愈来愈不被青少年熟习的现状,她一直在寻觅向青少年推行粤剧的有效方式。她说“小时候我们喜欢看动画片。它是老少咸宜的东西。我就想,能不能借动画这个艺术手段为粤剧找个新路子,为广大观众服务呢?我就有了将粤剧拍成动画片的想法。”
曾有人担心,粤剧改编成动画电影会破坏讲求“程式化”的传统舞台艺术。对此,红线女认为,她历来也没想过要用粤剧动画电影去取代粤剧,“我只是在为我们的粤剧探访一条新的传播途径。”
改编流行络小说
如果说《花月影》是“都市粤剧”,那末改编自络小说的多媒体青春粤剧《梦惊西游》就真的是专为年轻一代“度身定造”的新型粤剧。《梦惊西游》是根据“今何在”的络小说《悟空传》改编而成的,该小说以现代年轻人的思想去剖析、理解《西游记》,深受大学生读者的爱好。
10月29日,本届粤剧节开锣戏《梦惊西游》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演大获成功。该剧全部启用新秀担纲演出,并利用多媒体声光效果,力图从剧本、表演等多方面为传统粤剧融入新的元素。以青春为卖点的粤剧,过去很少见。此次《梦惊西游》旨在“用年轻人去打造年轻的粤剧,使粤剧变得更年轻”,并打破了粤剧界的过往惯例,全部起用年轻新秀,而且粤剧行当齐全―――花旦、小生、武生、老旦、花脸、丑生逐一登场。这次成功演出证明,创新是争取青年粤剧观众的必由之路。
英语粤剧吸引海外观众
所谓“英语粤剧”,是指唱词、念白用英语翻译,而其他的曲牌、音乐、程式、布景、服装等与传统粤剧无异。10月30日,新加坡敦煌剧坊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演了英语粤剧《清宫遗恨》。这也是第一部在广州演出的英语粤剧。听完《清宫遗恨》以后,开场前还有疑问的观众惊叹:戏中的英语唱词很讲求压韵,听起来不但不觉得别扭,还觉得这出新鲜的清宫戏优美高雅。
对广州观众,英语粤剧是个新鲜事物,其实英语粤剧早已有之。据了解,英语粤剧最早于1947年出现在香港。新加坡敦煌剧坊主席黄仕英2000年创作了英语粤剧《清宫遗恨》。敦煌剧坊用英语传播中国传统戏剧,遭到当地人的爱好,真真正正起到在海外推行粤剧的作用。黄仕英说,粤剧要走向国际,要吸引年轻的听众,就要创新,用英语唱粤剧就是一种创新。本报沈远安/文谭庆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