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管理

时间:2017/7/18 7:22:52 来源:白血病_白血病的预防与诊治 作者:佚名

医脉通编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侵袭性血液肿瘤,它会突然出现,并迅速发展,且预后较差。医脉通小编对据《CancerNetwork》上发表的一篇AML诊疗综述进行了概括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诱导治疗

通常情况下,新诊断AML的常规治疗是诱导化疗之后进行巩固或强化治疗。诱导化疗的目的在于减少血液、骨髓及髓外的白血病细胞数至可接受范围,从而恢复其正常的造血功能。然而,如果诱导治疗缓解后,患者未接受大剂量化疗和/或alloHSCT,那么低白血病细胞水平很可能持续并导致疾病复发。较年轻患者(60岁)与年老患者(60岁)经强化诱导化疗之后,分别约60%-85%和40%-60%的患者可能达到CR。

表1年轻AML(年龄60岁)治疗建议

”7+3“:标准剂量阿糖胞苷(-mg/m2)治疗7天;蒽环霉素(去甲氧柔红霉素或柔红霉素)治疗3天。1疗程的“7+3”治疗完成后,若持续14天检测到白血病细胞,可给予患者相同药物的”5+2“治疗。一般而言,去甲氧柔红霉素剂量为12mg/m2/d,柔红霉素为45、60或90mg/m2/d。虽然,资料显示柔红霉素的最大剂量疗效优于最小剂量(45mg/m2/d),但最近研究表明中等剂量(60mg/m2/d)与最大剂量疗效相近,而毒性却更小。大剂量阿糖胞苷为基的治疗方案也可产生高CR率,但仍需明确该类方案疗效是否优于标准剂量方案,且毒性并未增加。研究人员预计下一步将分子靶向疗法和/或免疫疗法整合至这一系列疗法中,将更有可能使AML的治疗发生实质性进展。因此,应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如将新药分子靶向治疗整合至已明确的化疗方案中)评估。

表2年老AML(年龄60岁)治疗建议

一般而言,年老患者预后较年轻患者差。该类患者的治疗通常考虑临床试验(表2)。另外,如果患者身体状况较好并且适宜后续的强化联合alloHSCT治疗(除非是ELN有利遗传),那么7+3方案也可作为一种诱导治疗选择。

表3不愿或不能耐受强化缓解诱导治疗的患者治疗建议

不愿或不能耐受强化缓解诱导治疗的患者,可考虑给予单药治疗(表3)。小剂量阿糖胞苷使该类患者的15%-20%产生响应,虽然总生存期仅为6个月。两项大型随机试验表明,包含5-阿扎胞苷或地西他滨的HMAs也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二代口服HMAs也在开发之中,其结果令人欣喜。

巩固治疗

标准缓解后,巩固治疗包括大剂量化疗和/或alloHSCT。预测复发的遗传风险因素和/或其它临床风险因素可决定患者能否进行alloHSCT。存在良好ELN遗传因素(如CBF)的年轻患者(表1)可考虑单独化疗,治愈率为~50-60%;最佳剂量和疗程数仍需明确。对于存在中度或不良ELN风险的患者而言,alloHSCT更有可能使其达到长期生存。

虽然诊断时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特征能够合理地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可决定接受化疗还是alloHSCT,但同时对微小残留病变(MRD)进行检测也非常关键。若患者MRD阳性,可考虑进行达MRD阴性的临床研究,最后可能会进行alloHSCT。另外,尝试达到MRD阴性治疗的患者也应满足alloHSCT的标准。

虽然,随机研究已经比较了高强化和低强化巩固化疗治疗年老AML患者的疗效,但结果仍未明确。目前,对于存在良好ELN遗传风险且体能状态佳的年老AML患者而言,推荐中等剂量的阿糖胞苷方案进行巩固治疗,而对于其余患者而言,可给予试验性治疗,可能也会考虑给予新型维持疗法和/或alloHSCT。

复发及原发性复发AML的治疗

约20%-30%的患者初始诱导治疗后可能会发生复发,并且大多发生于诊断后的3年内。短期缓解(如6个月)、不良遗传因素、先前接受alloHSCT、年龄大以及一般状况较差均会影响复发后的预后。一般而言,挽救疗法目的在于使患者达到CR,并能进行后续的alloHSCT,从而使持续缓解的可能性最大化。对于无法耐受强化挽救疗法或alloHSCT的患者而言,应考虑进行临床试验。

医脉通编译自:TreatmentofAMLAcuteMyeloidLeukemia:Biologic,Prognostic,andTherapeuticInsights.CancerNetwork.

小编有话说:如果您对我们或对文章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留言~小编会及时与您沟通~谢谢!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北京中科忽悠

转载请注明:http://www.yghkjpw.com/jcjb/122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