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白血病治疗发现一新药物靶点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凶险、早期死亡率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胡卓伟研究团队发现,假性激酶通过与原癌蛋白相互作用,维持了该蛋白的稳定,抑制了介导的抗癌作用,能促进这一疾病的发病、进展和对治疗的耐受,从而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概念和药物靶点。5月9日,这一研究成果在权威科学期刊《癌细胞》在线发表,李珂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王凤为共同第一作者。
胡卓伟研究团队早期研究显示,假性激酶不仅促进介导的肿瘤侵袭和迁移,还作为纽带连接代谢危险因素与肿瘤进展。此次,该团队又发现,此种白血病亚型患者骨髓组织假性激酶高,并且表达量与疾病进展以及治疗的耐受呈正相关。使用三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他们进一步发现,敲除假性激酶后小鼠不再发生此种病;而敲入假性激酶后小鼠此种疾病发生率为%,并且发病时间明显提前。该研究还揭示:假性激酶可抑制白血病细胞内原癌蛋白核小体的形成;妨碍白血病细胞发生分化;维持白血病起始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这些结果显示,假性激酶参与原癌蛋白诱发此种白血病发病和疾病进展。
令人惊喜的是,该团队将一段细胞穿膜肽与先导物融合后,新的嵌合分子可加速原癌蛋白的降解,恢复核小体的数量,而且该嵌合分子在细胞和整体动物水平中均显示出极强的抗病作用。胡卓伟研究团队表示,阻断假性激酶与原癌蛋白/蛋白质间相互作用,不仅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同时在相关肿瘤的治疗上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选自新华网)
睡眠呵护健康中医专家教你科学“补觉”
“想要获得良好的睡眠质量,中医认为要顺应自然,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宋军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提出,晚上最好在10点-10点半准备睡觉,加班熬夜后第二天早晨最好别晚起,而应采取“前补法”把觉补回来。
睡眠对健康的影响很大,世界卫生组织把“善于休息,睡眠良好”确定为健康的10项标准之一。宋军建议,成年人最好保障每天7小时-9小时的睡眠,而且不能睡得太晚。“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按照十二地支命名,其中亥时是指现在晚上的9点-11点,在汉代也被称作‘人定’,也就是人们要休息、入睡的时间。考虑到现代人的生活特点,建议大家要在10点-10点半之间准备睡觉,11点前尽快入睡,以便获得良好的睡眠,这对于恢复体能、改善记忆、保持身体健康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晚上熬夜加班后,该如何正确地把觉补回来?有人觉得,晚上睡迟了,第二天晚起一点就行了。在宋军看来,这种做法可能导致生物钟紊乱,长此以往更加不利于维持睡眠质量。“熬夜后,建议第二天早晨仍然按照平日时间起床,第二天晚上早点睡觉,把头一天缺的觉补回来,这个叫做‘前补法’。”宋军表示,白天如果感觉困的话,可以小睡半小时到40分钟,但是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形成“白天醒不了——晚上睡不着”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