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的现代中、西医已可以很好的结合先进的检验以及治疗思路来提高中西结合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包括急性白血病的诊疗,结合各家医学论谈,下文进行相关解析。
——①
急性白血病应采用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治疗原则进行分层治疗。白血病早期诱导缓解阶段,以邪实为主,治疗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晚期或巩固阶段,邪实不著,虚象较重,则治疗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上有充分的优势,尤其是在本病缓解后,可通过中医扶正治疗减低患者的复发率。
急性白血病的病机,这位医学者认为在初期阶段以邪气(热毒)盛为主,正气(气阴)亏虚为辅;经过化疗达到缓解后为正虚邪恋,以正气亏虚为主;化疗无效或耐药复发的患者以正虚与邪盛并重。在治疗方面,采用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总治疗原则,但在病程各阶段有所偏重。
所谓扶正,就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正气即真气、元气或真元之气,其来源于脏腑的生化,特别是与肺、脾、肾关系密切。它是人体生命存在的统帅和动力。扶正疗法适用于正气不足的多种虚损性疾病,尤其是在治疗急性白血病中更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急性白血病的西医学治疗方法主要是化疗诱导缓解或骨髓移植,而化疗所产生的毒副作用常导致患者严重感染,甚至死亡,移植后感染致死率也相对较高。而中医药在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调整阴阳气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②
自从抗白血病的化学药品问世并应用于临床以来,急性白血病的缓解率得到提高,患者的缓解期和生存期有所延长。但是,反复的定期强化化疗,往往在没有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时即“半途夭折”。其故在于化学药品在杀灭白血病病理细胞的同时也损害了正常细胞。至关重要的是其破坏了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贫血、出血和继发感染,使病情陷于不可挽救的地步。而且反复使用同一化疗方案,有可能使白血病病理细胞产生耐药性而不受损伤,相反使正常细胞遭受灭顶之灾,导致患者不能存活。
尤其是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极度抑制的,必须停止化疗;若有复发迹象时,需另选联合化疗方案,才能起作用,否则徒劳无益。这样,可以避免骨髓移植太过,免疫功能抑制太过,不犯“虚虚”之祸。否则全血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丧失,不死于白血病而死于毒药过量所引起的难以抑制的感染和出血,岂不惜哉!
①:急性白血病在初治时,采用联合化疗诱导缓解,一般来说,成功者居多,失败者较少。至于在缓解期对患者进行定期强化治疗以巩固疗效,并非是越多越好。
②:看中医的白血病患者,医院接受联合化疗之后,因不良反应太大而来服中药调理。患者一般表现为“正虚邪恋”。正虚,除病人自觉少神、乏力、疲劳之外,血象可见三少或二少或一少(贫血);邪恋,是指联合化疗之后,还有一小部分残余白血病病理细胞潜匿在机体某一角落内,伺机复发或转变。所以,必须采用“扶正祛邪”这个治疗原则。扶正,就是调理阴阳、补益气血,提高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祛邪,就是消灭残余的白血病病理细胞及并发症。
——③
初期邪毒炽盛,充斥表里三焦,入营动血,此期人体正气尚强,用攻不可犹豫,杀得一分邪毒,即保得一分元气,攻癌即所以扶正。若禀赋素虚,邪从寒化、虚化,甚则初病即见正气先溃,气随血脱,奄奄待毙,或高热出血之后,复加化疗摧残,气血耗伤殆尽。当此生死存亡系于一发关头,则当急急固脱为先。
一切攻癌解毒、苦寒败胃之品,毫末不可沾唇。扶得一分正气,便退却一分邪气,保得一分胃气,便有一线生机。
上述前两点言论均来自国内名老中医,第三医院的自学中医。从针对白血病的医论治则总纲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观点亦大同小异。
西医无法取代中医,中医也无法更替西医,各有优势,作为患者本人需要不偏护选择治疗方案,分清主次,也切勿过度治疗,迷茫偏颇。
『注』
对本文有疑问、对疾病与治疗有不懂的问题,可添加图下方 白血病病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