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斯斯内容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多因素致白血病药物巯嘌呤停产
国产巯嘌呤片是许多白血病患儿需要吃的药。
这种在医生口中价廉物美的药物,在药企看来“市场总体容量小、生产成本高、产品中标价格低、没有原料药”因而停产。
经过连日调查,记者获悉,国内仅6家药企有资质生产巯嘌呤片,其中3家已停产多年,另外3家则在近两年内停产或暂时停产。
可喜的是,在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后,有药企表示已通知厂方恢复生产巯嘌呤片,预计年11月底会在广州当地药房上市。
医生:国产药物美价廉
巯嘌呤药物短缺,让医生担忧。
这种药物贯穿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整个治疗过程。如果在维持期治疗内停止服用这一药物,将大大影响患儿的长期生存效果,是ALL患儿的“救命药”。然而,不少白血病患儿家长发现,国产巯嘌呤片很难买到。
“有病人家长也跟我们反映过,原价40多元一瓶的巯嘌呤,今年有些地方卖的价格涨到了元,有些家长甚至说元一瓶都买不到。”上海交通大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科主任袁晓军说。
记者连日调查发现,医院,巯嘌呤药物已经断货5个月左右,预计目前受到影响的患儿近百名。而同样的断货情况也发生在其医院,如医院、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药物短缺的情况下,医院只能先保证住院患儿的临床治疗,对于出院后的患儿用药难以保障。记者还走访了上海部分药店,工作人员也纷纷表示“没有巯嘌呤”。
与买不到药的情况相比,袁晓军更担心一些家长异地买药,甚至网站购药带来的一些风险。
她表示,因参与巯嘌呤类药物代谢的关键酶——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的活性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不同患者服用巯嘌呤片后产生的骨髓抑制作用差异极大,部分患儿的血象抑制会很严重,因此,服药期间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医生会根据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来调整巯嘌呤片的剂量,患儿在服用药物期间要定期做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便于医生判断药物对症治疗的效果和风险。
“曾有家长怕买不到药物,一次性在外地的药房购买了35瓶,这种情况下,服用药物的风险很大,而且巯嘌呤这类药物容易潮解,需要避光保存,对存储要求也很高。”袁晓军说。
她表示,很多家长或许不了解,以为进口药物的效果会超过国产药物,其实国产巯嘌呤片物美价廉,具有很好的临床抗肿瘤效果。
“国产巯嘌呤英文简写为6-MP,在体内可直接发挥抗肿瘤活性,而进口嘌呤片的成份通常为硫鸟嘌呤(英文简写为6-TG),6-TG必须在肝脏内经过代谢,转化为巯嘌呤,继而发挥治疗作用。因此两者并不能算同一种药物,尽管6-MP可能会引起肝脏损伤,但可以通过临床剂量的调整而减少肝脏损伤,而6-TG价格很高,同时也可能出现身体不耐受的情况。”她说。
对这一药物的短缺,袁晓军很无奈,“医生没有资质也没有能力去提供短缺药物,病人在外面的药房买药,医生根本无法保证药物疗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她告诉记者,从临床上来看,巯嘌呤片临床使用量不大,每年这类白血病患儿发病的数量也不固定,故而也无法预估药物的使用量。同时,这一药物价格低廉,也不排除会影响厂家生产的积极性。
药企:定价低等原因致停产
年5月,农工党中央“白血病治疗短缺药物供应保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网名为“地瓜爸爸”的一名白血病患儿父亲代表诸多家长参加了座谈会。
他告诉记者,自己反映了诸多患儿家长遭遇的问题,如假药、不同规格药物的疗效,以及海淘或境外代购药物带来的一系列用药指导缺失等问题。
另一方面,他从座谈会上了解到了缺药的原因,一是药物定价低廉,药企普遍反映基本没利润;二是上游问题,原料药企业不多,因经济原因或者药物标准认证等问题,暂停提供原料。
前7种为巯嘌呤片,由6家药企生产。后3种为巯嘌呤片的原料药,由3家企业生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白癜风防治医院北京哪里有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