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pf/a_4570787.html
4歲華裔女童伍穎恩於本年5月被發現證實,不幸患上一種罕見的名為「maskedhypodiploidleukemia」的白血病,亟需骨髓移植才能延續生命。然而,目前全美登記在案的骨髓捐贈者中,亞裔人數相當稀少,令伍穎恩能找到配對骨髓的機率很微。在得知此事後,紐約探訪護士服務將於7月16日(星期六)為其舉辦一場骨髓配對篩檢活動,骨髓篩檢及捐贈過程均簡單無痛,各方組織於昨(8日)齊集中華公所,呼籲華裔民眾踴躍參加,拯救生命。
伍穎恩的奶奶、護士伍燕萍講述稱,孫女伍穎恩現時4歲,是一個聰明可愛、有愛心、時常將歡樂帶給大家的小女孩,今年5月時因發現右側頸部大淋巴腫大,經醫院多番抽血,骨髓檢查測試及腰椎穿刺檢查後被確診患有白血病。本以為她有95%的復原機會,然而隨後卻發現其患的並非普通白血病,而是一種名為HALL的白血病,僅剩30%的復原機會,這種罕見的白血病單靠藥物治療是無效的,只能通過骨髓移植才能延續生命。
曾在紐約市立醫院、下城醫院以及紐約探訪護士服務任職護士多年的伍燕萍表示,「多年來,我眼見過、照顧過無數個白血病患者,但作為患者家人,還是第一次。穎恩的化療療程將於8月底就結束,屆時若再沒有找到適合的骨髓,情況可能就會惡化。我懇請大家可以幫忙,登記作為骨髓捐贈者,給我們的家庭一絲希望」。
為掃清民眾對骨髓配對篩檢及捐贈的恐懼及誤解,紐約市血庫的社區專員朱安安特意到場講解白血病、骨髓捐獻以及亞裔骨髓庫面臨的困境。白血病患者不能製造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需要靠人捐贈骨髓或幹細胞,使血液功能恢復。根據統計,在目前全美登記骨髓捐贈者中,亞裔僅佔7%,這就令亞裔白血病患者相當難以找到適合的骨髓配對。
很多民眾對骨髓捐贈存在恐懼與誤解。而事實上是,絕大多數的骨髓捐贈不需要進行手術,且捐贈過程無痛,捐贈者通常可在捐贈當天返家、在2到7天內就回復正常作息。此外,骨髓捐贈對捐贈者身體健康不會造成損害,亦不危險,反而可令捐贈者的骨髓獲得更新機會。
下城醫院社區事務總監黎翠文表示,40年前自己亦曾經歷過親人患白血病離世的痛苦,40年後醫學經已進步,能夠找到治愈的方法,因此呼籲民眾將心比心,為人為己。
很多華裔民眾都是在親友患病後才出來幫忙,但是這樣的力量很渺小,因70%需要骨髓移植的患者都無法在自己家族中找到配對者。中華公所主席蕭貴源呼籲,華裔民眾應當更多了解關於骨髓捐獻的各種事項,積極儲備、建立亞裔在美國的骨髓數據庫,幫助自己的族群。
登記參加骨髓捐贈計劃成為骨髓及幹細胞的捐贈者,只需填一份表格,從口腔裏拿出樣本進行配對檢驗,僅僅需要幾分鐘,就有可能救人一命。
骨髓配對篩檢活動將於7月16日上午10時至下午3時,在華埠勿街7號的紐約探訪護士服務華埠社區中心進行,歡迎18歲至44歲的民眾積極響應,登記成為骨髓捐贈者。如當日無法出席此篩檢活動,請登入捐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