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白血病患病群体,治疗方面主要分为西医,中医,中西结合。因为主西医治疗思路,因此病人可面对不同的副作用表现,还需要考虑到缓解后预防复发的调护,这会涉及到中医辅治,下文进行相关解析。
白血病患者怎么看中医?了解下方几点注意事项
①:看中医之前需要准备好资料,包括西医诊断,检查,治疗前后资料等
重要的是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就诊住院的资料,如血象、生化、骨髓检查、免疫分型、染色体、基因等。最好有出院小结,这样让中医血液病医生可以更好的了解你的病史和治疗经过,也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问诊的重要内容。
有些患者认为我是来看中医的,号脉就能都号出来了,西医的检查没有用;有些患者带来了西医检查治疗资料,某些非血液病中医医生不看或看不懂,甚至认为西医检查结果直接干扰了中医大夫的中医思维模式,这是很可怕的。试想你正在化疗阶段,大夫不了解,又加入一些所谓有毒中药,岂不是雪上加霜!另外,所有药物之间也会有反应,西药与中药之间也是如此,不了解西医治疗,怎么能开出对症中药呢?这可能也就是西医血液病医生怕中药干扰化疗,不建议让患者去服中药的一个主要原因吧。换个角度上来讲,中医大夫也是如此的想法。因此,要尽可能带齐你的病历资料就诊。
②:白血病患者看中医,最好是亲自到诊!
这个道理,关乎到望闻问切,是中医全面辨证施治的前提。需要提醒的是:来就诊时不要化妆、保持自然。有些患者贫血、面色不好看,就诊时特意涂脂抹粉容易影响医生望诊;就诊前不要食用带颜色食物及嚼口香糖、不要刮舌苔、不要染指甲、不要洒香水,这么多“不要”是为了把真实的患病的你呈现给医生,以免迷惑医生,造成误判。
对于身体虚弱无法亲自到诊的白血病患者,一般会要求比较了解患者病情的家属带资料面诊中医大夫,包括病人的舌苔,面相等清晰照片。
另外,不要后悔怎么没早来看中医,纠结于以往的治疗是否合适恰当、要活在当下,从现在做起,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③:面对中医大夫不要隐瞒自身的合并疾病以及不适
比如皮肤科问题、眼科问题、肛肠问题、颈椎问题等等,不要局限于血液问题;不要自己觉得这个症状与白血病没有关系就不说,真正的中医大夫是非常注重患者全身不适的,因为中医理论的核心就是整体观,也就是说人身上所有的不正常、所有的症状都是由一个原因造成的,是相互关联的。治病求因,抓住了主要矛盾,全身的所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有些患者一次挂几个科的号,每个大夫都开了药方,不知该吃哪个。
④:明确告诉医生目前主要服用的药物,包括补品
有些白血病患者,认为自己得了这么重的病,又加上化疗药物损伤,太虚了,需要补,所以不管对不对症,吃一大堆补药,结果本来邪气就盛,补药全补给邪气了,病情越来越厉害。
另外,就是真虚也是要辨明是阴虚还是阳虚,是气虚还是血虚,补错了就满拧。上工治未病,是说好的中医血液病大夫更注重白血病复发问题,针对其阴阳偏嗜“调平”。白血病患者来看中医通过不断与医生的沟通,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体质,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纠偏,也就是如何吃喝拉撒睡,如何过好每一天。所谓三分治疗、七分调理。
⑤:中医看诊,不是方子越贵就越好
有些白血病患者认为我得了这么大的病,医生怎么给我开的方子这么便宜,药味也不多,能管用吗?其实一个好的中药方子是需要中医医生认真思考斟酌开出来的,并非简单的中药堆砌,并不是方子药味越多越贵就好,大处方反而因为每味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到疗效。中医看病最耗神的时候就是处方开药的时候,不少病人喜欢在医生不说话的时候,问很多的问题,特别容易打乱医生的思路,但可以补充一些忘说的症状或情况,利于医生判断。
⑥:记住中医一个方子思路不能吃太长时间
有一些患者觉得好不容易挂上了号,要求医生一次多开几副方子,甚至外地患者一次要开三四个月的方子,其实中药需要根据患者服药后的反应、白血病不同发展阶段以及西医治疗用药的不同进行不断调整方子。再好的中医医生也不是第一次看病就都能百分之百准确地辩证;况且再好的药物,再对症的中药也会因人而异,个体反应千差万别,每个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至关重要,医生更看重是否原有症状得到减轻、是否又出现新的问题。
......
对于白血病的发病,除了外界诱发因素,真正起作用的是“内因”,也就突出了中医介入必要治疗的精华:辨证论治,治病求本。所以在白血病治疗中,中医药不可或缺。
『注』
对本文有疑问、对疾病与治疗有不懂的问题,可添加下方 白血病病友会
有问题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