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杀手不太冷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时间:2021/5/31 16:50:42 来源:白血病_白血病的预防与诊治 作者:佚名

来源:亿迎新生亿迎新生患者关爱中心

一个起病迅速说来就来的病,和一个潜伏在身体里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发作的病,到底哪个更可怕?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就属于后者,称得上一声“沉默的杀手”。

大多数CLL患者被确诊,都不是因为身体产生了什么不适,而只是在看其他病的时候做了常规的血液检查,发现白细胞数有些不正常,等到又一系列检查做过了,诊断出患了CLL,患者可能还有些茫然呢:我这全身不疼不痒能吃能喝的,怎么就患上癌症了呢?

(图注: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会有更多的白细胞)

的确,CLL在早期通常是没有什么明显症状的。按照前文说过的WHO分类,它是一种发生在较成熟的B细胞上的癌症,这些病变的B细胞并不像正常细胞那样具有完整的免疫功能,但是吃喝拿占倒一个都没落下,只顾着自己一个劲儿的生长,所以早期往往只表现为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临床上可以叫淋巴细胞增多症。

这些光吃不干活的B细胞继续生长,很快就把有限的资源占光了,它们充满了骨髓、淋巴结和血液这些血细胞的“固有领地”,把其他健康的血细胞“挤”出去了,所以疾病发展到了晚期,和血细胞相关的各种生理功能就要出问题,比如说淋巴结肿大、感觉疲惫、发烧、贫血、急速变瘦,这些症状都是比较常见的。

(图注:CLL中受到影响的B细胞处于发育较为成熟的阶段)

白细胞数升高可能性很多,简单的感冒或者感染就能导致,如果出现这个情况,老年人就得多留点心,因为CLL普遍老年人才会得,60-80岁是发病的高峰,很少有50岁以下发病的,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

不过CLL倒不是一种特别危险的疾病。第一,它发病率并不高,每年只有4.3/10万,亚洲人种发病率还要更低一些;第二,大多数患者的病情进展是很缓慢的,他们依旧可以与肿瘤“共处”,生活十年以上。在美国,CLL诊断后的5年生存率约有83%,它杀死的患者人数在所有癌症中只占不到1%。

也因为CLL普遍进展比较缓慢,从既往研究结果来看,提前治疗对患者来说收益并不明显,所以目前各类指南都建议,出现指征之前无需治疗,患者只要定期随访检查就可以了。这也有CLL太容易早期发现的问题。

不对,严格来说,所有的癌症都是越早发现越好,从这个角度来说CLL是很有优势的,毕竟它从血常规就能初见端倪,通过流式细胞术等常见的实验就能确诊。不过往往也是因为CLL发现得早,俗话讲“十岁看老”,五岁还啥也看不出来呢,以前的一些传统的手段很难估计患者的预后,提前选择合适的疗法。

(图注:骨髓是血细胞的大本营,如果这个大本营全都被癌变B细胞占领了,那么造血、免疫都会受到影响)

近年来,我们拥有了一些新的科技手段,对癌细胞的认识也更进了一步。科学家们发现,癌细胞存在的一些基因变异可以用来估计患者的预后,比如说IGHV突变患者预后好,p53突变患者预后差,这部分内容我们已经在专门的文章里给诸位病友介绍了。在年更新的《指南》中,也列入了意义比较明确的几种生物标志物。

目前科学家还没有确定具体什么因素会导致CLL,只能确定这种疾病与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变化有关,所以患病风险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因为基因突变随着细胞增殖发生,是可积累的嘛。有些基因突变可能是可以遗传的,大约有10%的CLL病例是有家族史的。另外,橙剂等除草剂和杀虫剂可能会增加CLL的风险,这类化学药剂和很多疾病都有关系,生活中还是注意一些为好。

科技发展到今天,白血病已经不是死亡的代名词了,经过合理的治疗,很多患者都能像健康人一样生活,而且随着化疗方案的进步、多种靶向新药的实践,CLL正在逐渐走向“可治愈”。

在今年的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上,科学家们发布了多项CLL的治疗成果,诸多小分子靶向药和免疫治疗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不仅患者生存时间得到延长,不良反应也更少了——沉默的杀手依旧沉默,却已不再致命,这就是科学前行的方向嘛。

参考资料:

[1]

转载请注明:http://www.yghkjpw.com/yfhl/1003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