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是现代多发的肿瘤疾病之一,特别是在青少年阶段,发病率相对较高。究其原因,青少年乃阳气方刚之体,所以容易发生“高烧发热”的疾病,白血病的主要症状其实就是中医历来所说的“温病”范畴。
很多人一听说白血病就认为是绝症,事实上很多白血病患者可以很好的活着,能够痊愈的也不少。下面就从医书中找到一些治愈白血病的案例,与大家分享一下。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治疗癌症
0
邹孟城写的《三十年临证经验集》一书记载:
癌症为严重危害人民牛命与健康之恶性疾病。目前尚无必效方法加以控制与治疗。于中医中药防治癌症之研究中,有人发现小柴胡汤对化学致癌物质有明显抑制效果,已受到医学界之高度重视。尤其日本医家对小柴胡汤治癌效果进行大量探索,成效可喜。如大阪市立大学于动物实验基础上,进行临床实验研究,结论认为“肝硬变者服用小柴胡汤,可预防潜在的微小肝细胞癌发生,或延迟其发病,是十分有意义的肝癌预防剂。”“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特别是子宫癌,经常施行放射疗法,往往容易导致难治性出血性膀胱炎,发病后常无有效药物治疗。而日本《汉方医学》(;3)报告一例,以小柴胡汤治愈。”“日本名医矢数道明曾以小柴胡汤治疗网织细胞增生症,获得极佳效果。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是全身广泛性内皮系统异常增生所致的一种恶性病,有‘亚型白血病’之称。”(以上内容引自《抗癌良方》。)由上述报道可见,于防癌治癌之中医药大军中,小柴胡汤独树一帜,不仅其本身抗癌治癌之作用可资研究,且其与癌症抗衡之机理,有利于开拓抗癌药物研究之思路。
日本人比较古板,很多医案的说服力也比较高,且是中华民族的死对头,所以很多人在主观情感上还是比较认可日本人的研究方法的,特别是现代医学洗脑的医生,认定日本人的研究方法就是对的研究方法。不管,小柴胡汤用来抗击各种癌症也是得到了大家研究和临床公认的事实。
02
此书还记载了另外一个白血病医案:
某单位退休职工陈某,男,六十五岁。年2医院,诊断为“M2型”急性白血病。高热持续于39~40℃之间,血象、骨髓象明显损害,曾先后输血二十二次,加上化疗,病情仍不能控制。院方已作出明确结论:该病人生命不可能超过三周,一般在二周左右,屡发病危通知。服用“神农一号”后,四天开始退热,七天热退清。三周后血象明显好转,白细胞数逐步上升,四十天后骨髓象正常,二个月后所有化验指标全部达到正常标准。于服药一月后即自行放弃化疗而出院。继续服用“神农一号粉”,患者正常生活一年半,后又复发,余曾考察其复发原因,除家中与儿孙不睦,口角频多、精神不快外,惟有各类补品服用较多,此外未见其他明显因素,即于入院化疗同时,再予神农一号,仅二周,以临床治愈而出院。出院后半年内病情稳定,未见异常。半年后因家事纷争激烈突然复发,数日而亡。
患者是否痊愈,很多人会提出疑问,但是同样的,患者是否死于白血病也有很多疑点,不过中间的检测中白细胞变化是可信的,也就是说在治疗白血病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明白的。
是癌症么?
赵绍琴治疗白血病
0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一书记载:
崔某,男,6岁。患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年余,经化疗虽有好转,但经常反复。服中药补剂则增重。年4月从外地来京求治于师。当时其周围血中幼稚细胞已有半年之久未曾消失,症见鼻衄齿衄,口苦咽干,心烦急躁,夜寐梦多,便干溲赤。舌红、苔黄根厚;脉象弦滑细数,按之有力。全是一派火热之象,遂立凉血解毒为法。
方用蝉衣、青黛(冲)、片姜黄各6克,大黄2克,生地榆、赤芍、丹参、茜草、小蓟、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0克。服上方7剂,衄血渐止。
继服7剂,血中幼稚细胞显著减少,后依上法加减治疗半年,诸证消失,周围血幼稚细胞消失,病情稳定,未见反复,遂携方返里继续调治。
年9月其家人来亦告知,三年来坚持依法治疗,病情稳定,血象检验各项正常,目前仍每周服药2~3剂,以资巩固云。
书中解道:白血病是~种原因未明的恶性血蒗病,临床上虽有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性和粒细胞性之分,但总以骨髓中白细胞系列异常增生为特征,周围血液中的白细胞也出现质和量的异常改变。临床表现为出血倾向,贫血貌及继筮感染。早先对本病的认识多因其贫血及虚弱症状而辨为虚证,常以补法治疗,然鲜有收效者。赵师认为本病或因遗传,或因中毒,或园邪毒深入,其病根深蒂固,由来已久,在于骨髓热毒,由骨髓延及血分,故临床表现为血分热毒之象,其反复出血即是血热妄行的表现,决无气不摄血之可能。故治疗大忌温补,只宜凛血解毒,可用升降散加凉血解毒之品。本案即以凉血解毒为法,坚持治疗,而获成功。
02
马纯阳按
赵绍琴老是著名的温病大家,近代以来造诣颇高的名家,而白血病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高烧高热,有的是持续的低烧,用温病的卫气营血辩证可以非常好的把握整个疾病的进程。
在整个方中,赵绍琴的治疗方法也与别人的治疗方法不一样,现代流行的治疗白血病的方中有的是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等清热之药,但是观照赵绍琴老的方子,主要从升降散的角度加以整合。白血病的产生,很多案例反馈,都是家庭的气分不对,患儿一般有情志问题。吴清忠认为“从中医的五行理论,认为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肝气太盛时会使脾脏也跟着旺起来,如果血气很旺盛的年轻人,这时会产生许多白血球,去处理肠胃的问题,很可能一些年轻白血病患者的真正病因根本就是来自生气。”
除了升降散,赵绍琴的方中还有青黛透热,其实赤芍、地榆、茜草还有很好的疏肝作用,但是这个方中没有用到透热的连翘、栀子,也是一代疑案。或者考虑到,白血病的主要原因是血淤,而这些清透的药物的效力不够,所以暂时没用。
犀角地黄汤治疗白血病
李可《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一书记载:年5月0日,灵石常青村3岁学生程继柱,气息奄奄,由其父背来就诊。询知两月前突然高热寒战,体温40℃,鼻衄如注,2日不止,大便如柏油状。急赴山医三院,4月5日入院(住院号77-),经抢救脱险,但极度贫血,血色素4克,输血毫升无效。用COAP方案化疗2疗程后,处于弥留状态。5月5日病危出院。出院诊断:“血色素4克,白细胞36万,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小儿白血病类似“小儿急痨”,又因其主症为高热,大出血,亦可归属血证范畴。初期邪毒炽盛,充斥表里三焦,入营动血,可借鉴温病治法,以犀角地黄汤合清瘟败毒饮重用生石膏~克,无犀角时可以丹皮、紫草、蚤休代之,一昼夜连服3大剂,即可阻断病势。此期人体正气尚强,用攻不可犹豫,杀得一分邪毒,即保得一分元气,攻癌即所以扶正。若禀赋素虚,邪从寒化、虚化,甚则初病即见正气先溃,气随血脱,奄奄待毙,或高热出血之后,复加化疗摧残,气血耗伤殆尽。当此生死存亡系于一发关头,则当急急固脱为先。一切攻癌解毒、苦寒败胃之品,毫末不可沾唇。扶得一分正气,便退却一分邪气,保得一分胃气,便有一线生机。本例的治疗,即遵循了此条原则。故当辨病与辨证发生矛盾时,要毫不犹豫地舍病从证。若对号入座,套用专病专方之类,则是速其死也。中西医结合,中医没得现成饭可吃。丢弃了“以人为本,辨证论治”的法宝,何来中医的特色与优势?试观本案病儿的抢救过程,历时4个月,服药40剂,未用一味抗癌药,终于降服白细胞,使血色素恢复正常。可见“以人为本”的思想,固护脾肾元气的治则,在癌症治疗中具有特殊地位。笔者受条件局限,未能进行系统观察研究,一得之见,偶然性、片面性在所不免。
扶阳派与温病之间认识有分歧,但是对于高热出血的白血病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一个用升降散,一个用犀角地黄汤,这是两个思路,也可以说是一种思路的两种方案。
叶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说“前言辛凉散风,甘淡驱湿,若病仍不解,是渐欲入营也。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成斑点隐隐,即撤去气药。如从风热陷入者,用犀角、竹叶之属;如从湿热陷入者,犀角、花露之品,参入凉血清热方中。若加烦躁,大便不通,金汁亦可加入。老年或平素有寒者,以人中黄代之,急急透斑为要。”
升降散的作用,主要还是在将人体的气机通畅,使得整个邪气有出入,“透热转气”才能找到出口,也就是温病经常说的“卫气营血”中,将营血之邪往卫分证透,往气分走。犀角的作用,也是将营血的热邪透出,进一步发表治疗。
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卫气都是卫分,肺气主之。营血都是血分,心主之。
马纯阳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