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L-M4即:(acutemyelocyticleukemia)即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一类白血病的总称。临床中急性骨髓系白血病可分为M0~M7一共8种。M4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为中度到重度减少。白细胞数可增高、正常或减少。外周血可见粒及单核两系早期细胞,原单核和幼单核细胞可占30%~40%,粒系早幼粒细胞以下各阶段均易见到。血小板呈重度减少。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粒、单核两系同时增生,红系、巨核系受抑制,临床症状多见患者高热、头痛、头晕、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是急性白血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型。
中医将急性白血病归于“急劳”,“热劳”,“血证”等范畴,白血病的发生多为禀赋不足,正气虚弱,热毒内侵,邪蕴骨髓,热毒之邪自骨髓向外蒸发,弥漫三焦,脏腑壅滞,气分热盛;或伤及营血,营血热炽,高热不退,热毒炼津为痰,痰瘀热毒,交织为患。热毒伤及血脉,迫血妄行,或淤血内阻,经脉淤滞,瘀热相搏,血不循经,可致出血诸症。邪毒侵袭机体,潜伏经络,阻碍气血运行,气滞血淤痰阻,结于胁下可形成肿块,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等。邪毒深伏骨髓,日久消灼精血,可致阴阳气血亏损。概言之,本病热毒、痰凝、血淤、正虚互为因果,形成虚实夹杂之证,贯穿于疾病的始终。现将赵老门诊临床治愈的1例典型白血病患者临床验案介绍如下:
典型病案:
王某,男性,35岁,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人,于年6月16日以“间断性发热4月,加重伴头晕10天”入住医院血液科,住院号:,入院查血细胞分析五分类提示:白细胞1.9×/L,中性粒细胞数目1.06×/L;血小板12.00×/L;红细胞1.82×/L;血红蛋白68.00g/L;入院行骨髓穿刺术诊断:1.AML;2.AML-M4。入院后给予VDDA化疗方案治疗,曾用激素治疗,入院16天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控制不明显,白细胞明显减少至危急值,院方下病危通知书,与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后,鼓动患者出院寻求中医治疗,患者及家属最终决定出院,遂经多方推荐就诊于赵尚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门诊。
年07月07日首诊:患者自诉头痛20天;患者面色晦暗,无光泽,饮食可,睡眠及小便正常,大便2-3次/天,欠爽。舌质红,苔薄白,脉滑。根据患者证候及舌脉象,病属津证,辨证属于气阴亏虚,治宜补气养津为原则。赵老组方如下:生黄芪30g红参10g熟地10g鹿角胶10g阿胶10g三七粉4g生地18g黄芩10g女贞子10g黄精10g煅龙骨10g甘草6g,6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年07月14日二诊:患者自诉头痛症状缓解,大便时有疼痛感,小便次数频多,口干,饮食及睡眠均正常。复查血细胞分析五分类:白细胞1.81×/L,中性粒细胞数目0.40×/L;中性粒细胞21.8%;血小板×/L;红细胞1.98×/L;血红蛋白67.00g/L;舌质紫,苔薄白,脉滑数。组方:上方继服加木香10g石韦10g改熟地18g,6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年07月21日三诊:自诉服上药后不适症状改善,轻度抽筋症状,饮食及睡眠均正常,患者舌质紫,苔薄白,脉滑数。组方:上方继服去鹿角胶,加山萸肉10g,12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年08月04日四诊:患者自诉不适症状明显改善,大便时有轻度疼痛感,无出血,追问病史,平素有痔疮。无其他不适症状,饮食及睡眠均正常。今日复查血细胞分析五分类:白细胞9.68×/L,中性粒细胞数目6.97×/L;中性粒细胞72.0%;血小板×/L;红细胞3.82×/L;血红蛋白.00g/L;患者指标明显恢复正常,患者舌质紫,苔薄白,脉滑数。组方:上方继服加虎杖6g,6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嘱患者痔疮给予温开水每晚坐浴一次。
年08月11日五诊:患者自诉精神明显较前好转,乏力症状消失,大便较前明显改善,无不适症状,饮食及睡眠均正常。再次复查血细胞分析五分类:白细胞9.11×/L,中性粒细胞数目6.60×/L;中性粒细胞72.5%;血小板×/L;红细胞3.90×/L;血红蛋白.00g/L;患者指标已接近正常,患者舌质紫,苔薄白,脉滑缓。组方:上方继服去阿胶、鹿角胶,加鳖甲30g,6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一周后患者再次门诊复查,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值,患者症状全部消失,无不适主诉,已去北京正常工作。
按语:急性白血病的中医治疗,本着辨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在发病初期,治以益气、温阳、固元为主;在发病期,治以清热攻毒为主;如见血热妄行者,宜凉血止血为辅;在缓解期,多见阴津虚损、气阴两虚、脾胃虚弱、脾肾两虚等类型,治以益气养阴、健脾和胃、补脾益肾为主。本案例患者为典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以高热入院,入院后给予化疗治疗,经过大剂量的西药化疗治疗,虽然病情得到一定控制,但是患者正气已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此时患者正气不足,机体免疫力明显下降,可能合并其他脏器的感染等症。辨病辨证分析后患者属于气阴两虚,热毒内蕴证;治法当以益气养阴、清热凉血为主;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元气,熟地、阿胶、鹿角胶、三七粉活血补血,养阴生津;生地、黄芩、鳖甲清热凉血滋阴;红参、女贞子、黄精益气养津;用药6剂后症状明显改善,经过几周的加减用药后,患者不仅症状好转,化验指标均恢复正常,面色红润,正气渐复。这充分说明辨证的重要性,发病初期,以益气、温阳、固元为主;发病期,以清热、凉血、攻毒为主;缓解期,以养阴、健脾、益肾为主的原则,临证四诊合参,为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提供了很好的辨证思路及宝贵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