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对于41岁的顾海丹和她46岁的丈夫来说,原本去年最迫切的任务是为17岁的儿子添一个弟弟或者妹妹。
为了顺利生下二胎,顾海医院调理身体。但是年6月15日的一个电话却打乱了这对夫妇的计划——是继续计划已久的二胎计划,还是先为一位陌生的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最终,他们选择了后者。
年8月30日上午,医院血液内科病房内,顾海丹成功献出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该造血干细胞悬液随后医院,为一名20岁的大一白血病患者播下生命的火种。
她是浙江省第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接到要求献干细胞的电话后备孕半年多的高龄妈妈犹豫了对于顾海丹和丈夫来说,去年最要紧的任务是响应二孩政策,为17岁的儿子再添一个弟弟或妹妹。年6月15日,来自浙江省红十字会的一通电话,打乱了顾海丹夫妻的二孩计划。
“你好,你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希望能捐献造血干细胞。”电话那头,工作人员的声音充满期待。而顾海丹虽然犹豫了,但也没有立即拒绝。
这个电话的渊源可追溯到两年前,当时顾海丹担任乐清淡溪镇副镇长,同时兼任淡溪镇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年9月10日,乐清市红十字会组织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采集活动。顾海丹参与了该活动,还发动了十多位亲友、同事一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签署了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
“许多志愿者的血样入库后,一生都没能遇到可以成功配型的患者,我一度还担心自己能否成功去帮助一个人挽回生命。”顾海丹说。
专家建议捐献后3—6个月再怀孕如果一年前接到这个电话,顾海丹是不会有任何犹豫的。
顾海丹41岁了,她的丈夫比她大5岁。去年年初,他们决定搭上二孩的“末班车”。“医院做过检查,医生认为身体仍有怀孕的条件,但年纪偏大,时间上要抓紧。”于是过去半年里,顾海丹和丈夫在医生的指导下调理身体,为新生命的到来做准备。
既然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会损害人体健康,那为何会影响到顾海丹的二孩计划?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林圣云说,捐献前3~5天,捐献者需要注射动员剂,以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生长并动员到外周血的血液中。
“捐献时,志愿者的血液会被抽取,经过干细胞分离,经过离心作用剔除出造血干细胞,然后再将血液输回志愿者体内。”林圣云说,这个过程和捐献血小板类似,全程需要数小时,“如果患者体重较重,可能还需要二次提取。”
林圣云说,对于备孕妇女,医学上并没有对此有明确的规定。但红十字会专家建议,最保险的状态还是等捐献后三到六个月再怀孕。
经过一夜辗转难眠她作出了决定:捐接到电话的那一晚,躺在床上的顾海丹翻来覆去,不停地考虑着自己将要作出的选择。那一夜,她想到了父亲。“父亲因重病去世,那时我多想有一线希望去挽留他的生命呀。”病人对生存的渴望,顾海丹深有体会。天亮时,顾海丹遵循了内心的抉择:捐!
丈夫选择了尊重顾海丹的决定,一直期盼有个妹妹的儿子,也鼓励妈妈保重好身体。顾海丹的妈妈陈阿姨有些不情愿,她担心影响女儿怀孩子。“我身体也很好,还是捐我的吧!”陈阿姨不明白造血干细胞的匹配难度极大,甚至提出要代女儿捐献。
“听说对方是才20岁的男孩,父母养他这么大肯定很不容易,而海丹的孩子毕竟还没怀上,我想还是救人更要紧。”陈阿姨最终还是选择了理解和支持。
两次析出的造血干细胞医院经过体检和高分辨检测后,顾海丹满足捐献条件。
“非直系亲属之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型需要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有9个或10个位点相合才适宜移植。”林圣云说,10个点位相合称为全相合,成功概率也最高,配对的概率仅十万分之一。顾海丹和患者就是非常难得的全相合,移植成功率可达90%。
根据要求,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8月26日即入院开始注射动员剂。25日下午,顾海丹临行前,在 在杭州的几天,陈阿姨一直陪伴女儿。病房的冰箱里,塞满了她准备的燕窝、阿胶等补品。“不过,医生说捐献前不可以吃。”陈阿姨说打算捐献完成后再炖给女儿吃。
年8月30日中午12时许,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顾海丹成功析出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不过由于患者体重较重,顾海丹今天上午仍需要继续捐献,以确保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完成移植。
这份生命的火种将在最短的时间医院。大约20天后,顾海丹的造血干细胞有望成功地在该男孩的身体里发挥作用。
撒播“生命火种”事迹引起广泛 高翔说,浙江省造血干细胞工作始于年。“前10年一共完成例移植,最近4年完成了例,目前已有6万名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库容使用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浙江的志愿者素质都很高,一旦配型成功,反悔率非常低,不到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