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中毒——严重者可引起苯致白血病典型案例在某包装印刷公司从事制版工作的女工周某,由于工作需要,每月有26天、每天有8小时要接触香蕉水。工作2年后,前往疾控中心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值。经对其工作现场的空气检测,结果显示空气中苯含量明显超标,且无任何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最后被诊断为“职业性慢性中度苯中毒”。保健指南数据显示,当前劳动者接触有机溶剂引发职业病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苯。苯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属高毒物质,为致癌物。苯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也可经皮肤和消化道吸收。短时间吸入高浓度苯蒸汽,可导致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等醉酒样状态,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昏迷、抽搐、血压下降,极严重者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较长时间接触苯可致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患者常伴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表现。造血系统损害会引起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种类型的白血病。苯是一种常见而且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苯乙烯、染料、药物、农药、炸药,还可用于油漆、油墨、树脂、人造革、粘胶等。从事上述作业的人员都有可能接触苯,应高度预防苯中毒。预防苯中毒,尽量做到生产过程密闭化、自动化,使用机械通风;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苯做溶剂等;佩戴有效的防毒口罩或面罩;特别要做好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工作;女工怀孕期及哺乳期必须调离苯岗位;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个人职业卫生防护等。
出品: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制作:医靠健康
让公众健康,让疾控卓越,让人生精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