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检验细胞形态学之家”历史图文目录
“捷达杯”全国血液系统疾病技能大赛的答案来了!浆细胞骨髓瘤形态多样性欣赏合集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形态多样性欣赏合集
浆细胞骨髓瘤形态多样性欣赏合集()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形态多样性欣赏合集
浆细胞骨髓瘤形态多样性欣赏合集(3)
急性髓系白血病大串烧
浆细胞骨髓瘤形态多样性欣赏合集(4)
急性髓系白血病大串烧()
王蓉、王琰和王慧,南京医院,医院血液科实验室
张建富,南京医院,医院血液科实验室
张姝,苏医院检验科
郑潇寒*,南京医院,医院检验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泰州市兴化市书画院谢佳银院长
前言
1.每个细胞均为富含生命的个体,读懂它,你将收益无穷。读不懂,它“坑”的就是你。
.细胞形态千变万化,临床也千变万化,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不敢变化的。要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不惊、不慌和不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脑中无病,便无病。即脑中要有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细胞形态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标准等,你才能给出精准诊断。这要靠不断学习和积累,不要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
张建富
01-1-8于江苏南京
00-11-05病例
一、病史
患者吴某某,男性,年龄55岁,因“双下肢多发隆起10余日,胸闷3日。”入院。患者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隆起,隆起散在分布,鸡蛋大小,质地较硬,皮温较高,可随皮肤移动,行走时有疼痛,当时未予治疗,症状持续存在。3天前患者出现胸闷伴有喘息、咳嗽、咳痰,无头晕、心悸,无恶心、呕吐,皮肤黏膜未见新发出血点,医院就诊,外周血常规异常(未见报告)后至我院就诊,外周血常规见附图,
拟白血病收住入我科,在院期间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9.5℃,无畏寒、寒战,右侧小腿逐渐出现水肿。体格检查,一般可,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软,肝脾肋下未及。
二、细胞形态学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老师们的讨论
刘岚-四川医院
老年男性,急性病程,血常规提示AL,血涂片可见单核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病态发育,骨髓涂片估计原幼单核细胞大于0%,考虑M5,建议完善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免疫表型检测。
王礁-辽宁省医院:
男性,年龄55岁,因“双下肢多发隆起10余日,胸闷3日。”入院。患者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隆起,隆起散在分布,鸡蛋大小,质地较硬,皮温较高,可随皮肤移动,行走时有疼痛,当时未予治疗,症状持续存在。3天前患者出现胸闷伴有喘息、咳嗽、咳痰,无头晕、心悸,无恶心、呕吐,皮肤黏膜未见新发出血点,患者涂片可见原始及幼稚细胞,结合一般特点,初步怀疑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建议完善各种化学染色及流式等进行区分!
刘苏婉-江苏医院:
今日病例,中老年男性患者因双下肢多处隆起就诊,隆起伴疼痛、红肿发热,可移动;后出现胸闷、咳嗽等症状,其他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伴有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外周血可见原幼细胞、幼稚粒及有核红细胞,拟急性白血病收治入院。可见大量原幼细胞,胞体大,胞浆量多,部分有细小颗粒,细胞核多为圆形,核染色质细致疏松,核仁不清晰。外周血成熟粒细胞可见颗粒减少颗粒缺如等病态造血现象,提示白血病细胞可能来源于髓系,粒系为伴随病态造血。综上,需完善组化染色,POX和PAS,该患者可见一定比例下阶段幼稚粒细胞,应该为M型急性髓系白血病。
温凌玉-医院:
今天的病例患者男,55岁。主诉双下肢多发隆起10余日,胸闷3日。血常规:白细胞73.97×10^9/L,血红蛋白78g/L,血小板11×10^9/L。体格检查:双下肢多发隆起,鸡蛋大小,质地较硬,皮温较高,可随皮肤移动,行走时有疼痛,有胸闷伴有喘息、咳嗽、咳痰,无头晕、心悸,无恶心、呕吐,有发热,体温39.5℃,无畏寒、寒战,右侧小腿逐渐出现水肿,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外周血图片可见单核细胞比值增高,出现原幼细胞及粒系幼稚阶段细胞,P-H异常,血小板少见,骨髓图片可见原幼细胞比值明显增高,此类细胞胞体大小不等,胞核可见折叠、凹陷、切迹,染色质细致、疏松,核仁1-3个,隐显不一,胞浆量少或适中,呈蓝、灰蓝色,部分细胞浆中可见嗜天青颗粒,偶见空泡,骨髓图片中粒系中性中幼以下各期细胞及幼红细胞明显减低,可见核浆发育失衡的粒细胞及碳核幼红细胞,血小板少见,形态结合临床患者发热、血常规一高两低,双下肢多发隆起鸡蛋大小可移动肿物(可能为髓系肉瘤?)考虑AML(非APL-血小板明显降低但出血症状并不明显)-M4、M5?后完善细胞化学染色、流式、染色体、基因检查,综合分析诊断。
黄兴琴-陆军医院(医院,重庆):
今日病例:(11.5)1、病史情况:患者中老年男性,双下肢多发隆起10余日,鸡蛋大小,此包块不排除髓系肉瘤可能。髓系肉瘤可发生在MDS,MDS/MPN,AML之前或同时发生。因此,假如活检穿刺确诊为髓系肉瘤,高度警惕以上疾病的发生。且右侧小腿逐渐出现水肿,考虑肉瘤压迫所致。还有胸闷3日,综上以前临床均考虑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在院期间曾有发高热史,体格检查轻度贫血,余无特殊。以上临床符合AL特点。、外周血常规:高白细胞,中度贫血,血小板明显减低,机器分类单核细胞为主,提示高度考虑急性白血病。人工分类提示:镜下见原幼细胞,可见幼粒及幼红。因未具体说明原幼细胞比例。故是否≥0%,如果≥0%,肯定是AL,如果<0%,也可能是CMML。3、形态特点:外周血见原始细胞(原粒,原单和幼单),可见幼粒及成熟单核细胞,可见粒系病态。骨髓有核细胞明显活跃,原始细胞增多,以单核系为主。有部分原粒,可见幼粒伴粒系病态现象,少见成熟单,红系受明显抑制,血小板少见。4、综上所述:目测原始细胞≥0%,肯定是AL无疑,且形态支持AML,该患者最大的可能是ANLL-M4或M5,根据细胞存在两系特点:可以将细胞盲分,如果粒系比例够,考虑M4可能性比较大。如果比例不够M5也可以。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张建富老师评析
今天的病例讨论结果是,(一)细胞形态学诊断:1.ANLL-M4.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二)免疫分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单核分化(三)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结果未出。
今天的病例讨论非常简单,根据外周血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肯定是急性白血病,根据细胞形态特征,肯定是急性髓系白血病,同时肯定排除M3,因此,诊断M4,还是M5,甚至M均没有问题。细胞形态特征与白血病亚型密切相关,如何加强对细胞形态恶把控能力?就是靠多看,多记,多总结,多积累,别无他法。这是本周我一再发AML的目的所在。M4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其实就是将规则的似原始粒细胞划分到粒系,将胞体较大,不规则,核有折叠扭曲的划分至原幼单。看是否符合M4的诊断标准,如果符合,你就大胆去诊断,没有错。关于本病例诊断与鉴别诊断我不做赘述。下肢多发肿块可能为髓系肉瘤。因没有活检,所以无法证实,不过根据治疗后的肿块有所变小推测为髓系肉瘤。
细胞化学染色:
各类检查报告:
01-01-14病例
一、病史
1、患者嵇某某,女,64岁,发现外周血原始细胞升高天。患者00-1-因反复鼻出血、瘀斑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5.9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0.41×10^9/L,血红蛋白75g/L,血小板53×10^9/L,镜下见原幼细胞。现为进一步诊治收住我科,外周血常规见附图。病程中,患者诉鼻塞,无发热寒战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规律服药。
3、体格检查:贫血貌,肝脾肋下未触及。
二、细胞形态学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左右滑动查看细胞分类
老师们的讨论
江苏省医院-刘天艳:
今日病例:中老年女性,发现原始细胞升高天,1月份出现反复鼻出血,瘀斑,查血常规白细胞增高,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病程较短。复检镜下见原幼细胞,考虑AL
细胞形态:可见原始细胞比例增多:胞体中等偏大,圆形或类圆形,胞浆量中等,呈蓝色,灰蓝色,部分胞浆可见粗大紫红色颗粒,核圆形或类圆形,有凹陷,核染色质细致,可见1-个核仁;部分粒细胞可见分叶不良、内外浆、颗粒减少等病态现象。
根据粒细胞病态现象以及原始细胞比例考虑ANNL-M,建议结合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分型、染色体和分子遗传学综合诊断。
医院-卢晓:
今天的病例讨论结果我认为是:
细胞形态学诊断:
1.AML(考虑AML-M)。
.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分析如下:
1.病史分析:患者,老年女性,急性发病,原始细胞增高二天,反复鼻出血,瘀斑。血常规示一高二低(WBC高,中度贫血,PLT低)。外周血涂片示,片中散在出现了一类异常原幼细胞,由此推断该患者为AL。
.骨髓细胞形态学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片中散在或成团分布着一类体积大小不一的一类异常原幼细胞,该类细胞特征:胞体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形;胞浆量丰富,染蓝色,不透明,有内外浆,内浆部分含有数量多少不一的空泡及颗粒;胞核呈圆形、椭圆形,部分可见凹陷,切迹,染色质较细致,核仁部分大而清晰1-个,据目测此类细胞0%。同时,片中可见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其胞核部分有明显的核仁,部分有明显的核浆发育不平衡。
外周血与骨髓为同类细胞,据此特征可判读为原始粒细胞及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
综上所述,根据病史及其细胞形态学特点,该患者诊为AML(考虑AML-M),建议做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江苏省医院-郑潇寒:
今日病例,还是老年女性,病史即原始细胞增多。细胞形态:外周血可见原始细胞(一个含空泡)、中性粒细胞假PH畸形。骨髓中异常细胞较多,胞体大,胞质多颗粒,还有一类明显比非特异性颗粒大的结构,应该是假CH颗粒,核仁明显,1-3个;综合来看,考虑为型原始粒细胞。今天的病例也可见部分“黄沙土”,即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以及更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因此考虑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形态学诊断应该还是M,建议免疫分型、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等检查;今天的病例仍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