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这两天,电影《我不是药神》一定刷爆了你我的朋友圈。上周六周日限时点映票房就已经过亿,为满足迫不及待的观众,原本定档7月6日公映的影片也提档1天,从昨天0时正式上映一直到今天。加上此前的点映票房,累计票房已过4亿,同期上映的《动物世界》、《侏罗纪世界2》已经望尘莫及。小编在《我不是药神》的盛名之下,也在昨晚去膜拜了此片。虽然也没有达到像很多跟风影评说的那样已经封神,但也绝对是一部难得的电影,一部触及国人心灵痛处的佳片。观影体验就像是过山车,前半段极力抑制笑抽的表情,后半段又拼命地掩饰感动的泪水。全片结束后观众自发的掌声便是影片质量最好的佐证。为什么会如此的感动呢?因为,这部影片真实的可怕!细腻的刻画了普通人面对疾病和生死时的窘迫,面对现实生活疾苦时的无奈。没有痛苦健健康康地活着,简直成了一种奢望。这样的故事完全可能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直指内心,将生死、无常、亲情放大但又那么合理,让人感同身受。尽管很非常同情片中的病患,但有时候,贫困确实是产生饥饿和疾病的原罪,无力自拨。片中有两处设置就是一针见血,道出了原委与无奈(这里涉及剧透,看官们多多海涵)。第一处是假药贩子张长林对程勇说:“这个世界上其实就只有一种病,穷病!”这话的确偏激且片面,但有些时候,在贫困面前,你真的没有太多选择的机会。第二处更是泪腺崩塌,“4万块1瓶,我病了3年,吃了3年,为了买药,房子没了,家人也拖垮了,谁家还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一位病患的大妈对着警察哭诉的祈求,她甚至没有名字,但平淡的一番话却留给了观众扎心窝子的疼。当然影片更大主题还是宣扬了人性的尊严和善良,主人公最后重操旧业,向贫苦的患者提供廉价的药品。不再以赚钱为目的,甚至一度做着赔本“买卖”。他所努力做着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那些急需药物维持生命的患者,同时也实现了自我救赎和人性的升华。本片在众多国产影片中这部电影显得如此的异类,正是因为它尖锐的社会批判性。电影取材于真实的故事,主人公“程勇”原型叫做陆勇,是一家生针织品厂的法定代表人。已经50岁的他,还有个很长的头衔“印度抗癌药代购第一人!”。当年因贩卖印度仿制药“格列宁”而触犯法律被收监,最终在他帮助的病患和社会各界强烈呼吁下,检查机关给予了不起诉的决定,陆勇幸免被释放。小编无意为《我不是药神》做宣传,而只想说告诉大家一个严峻的事实。影片中提到的慢粒性白血病真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疾病,一旦患上会让人生不如死,生还的希望十分渺茫,每年国内因此失去生命的人数非常惊人。有数据统计,国内患慢粒性白血病的患者有10万人之多,而且这个数据还在逐年上升,如何给众多无辜的生命带来生的希望,如何帮助他们挣脱死神的威胁,一直是整个社会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