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医院是哪个 http://pf.39.net/bdfyy/bdfzj/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张苗通讯员贺佳晶3月20日,浙江将迎来第位平民英雄——第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从1到、、再到,每一例成功捐献背后都有一则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芸芸众生中的平凡英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个名字背后的那群人给了在生死边缘的血液病患者生命的希望,对每个血液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来说,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就是天使带去的福音。在浙江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历史中,3年第一位捐献者,是省农行营业部的职员章炎,也是当年浙江省唯一1例,他的出现改变了我省骨髓移植一贯依靠台湾慈济库提供骨髓源的惯例;4年出现首例女性捐献者,当年实现2例捐献;5捐献首例是位在校学生洪佳,如今已是两个虎娃的妈妈,当年也只实现3例捐献,其中一例是医生汪霖,他跨越大洋二次挽救美籍华裔女孩凯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读者;年我省在经历十年风雨后突破了首个例,例捐献者就是郑卫军,一名建德的财务人员,在队长的影响下开始跑步,如今的他,最大希望就是以捐献者的身份参加省里的每一场马拉松赛;年顺利实现例捐献,乐清街道女干部顾海丹,当初因为捐献中止了二胎计划,但无怨无悔,因为她又多了一位至亲的亲人,即使远隔万里,却血脉相连……年3月20日,我省第例捐献者从浙江7万多的入库志愿者当中诞生,他是一位仁心仁术的骨科医生,只要能救人,不管用他的双手还是血管里涌动的热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都是一样的。有幸与他结缘的是近在咫尺的上海的一位5岁患儿。机缘巧合,七年前留下爱的“生命种子”年,这位工作还不满一年的热血青年姚敏刚,医院组织的献血活动中,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姚敏刚说,当初入库是机缘巧合,可能也是种缘分。在大学里就献过两三次血的他,医院正式成为一名医生,得知有献血活动时,便主动报名参加了。来到献血现场,却意外发现还有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活动,看着好多同事都自愿入了库,他想也没多想也跟着填了表格,留下10ml血样,加入了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行列。由于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几率非常低,通常数万人中才可能有一例匹配,姚敏刚的配型信息和其他同事一样在录入后便石沉大海,久久没有音信。来电通知时他正在手术台上,差点错过年1月,配型终于有了消息,然而姚敏刚却差点错过。姚敏刚说,那天红十字会来电时他正在手术台上做手术,习惯性地将手机放在了柜子里,就没接到电话。下了手术打开手机发现好几个未接电话,但是一看都是陌生号码,以为又是推销电话,就没去理会。不曾想,没过多久,姐姐打来了电话,这才知道那些未接来电都是红十字会打来的,因为打不通才打到了留有信息的姐姐那里。当得知自己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的消息后,姚敏刚的第一感觉和很多“前辈”一样:中彩票了,这是何等的幸运,幸运的让他一度感觉到是那么的不真实。经过一个月等待,姚敏刚率先接到高分辨配型成功的消息,并顺利完成体检。这时候,他已经让情绪回复了平静,安心做好捐献前的各项准备,只为等待中的那一天到来。给人看病和捐献干细胞殊途同归,都是救人“当初选择学医这条路,就是想着能用一技之长治病救人,而此次同意捐献也是想着能够救人,最终目的是一样的。”姚敏刚说,后来得知对方是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就更加坚定了捐献意向,因为他自己也是一个6岁孩子的父亲,想着和自己小孩一般大的孩子正在忍受病痛的折磨,也很难过。对于姚敏刚捐献造血干细胞一事,家人都挺支持,唯独母亲一开始极力反对。姚敏刚说,母亲从小生活在农村,观念难免有些老旧,为此他也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但母亲始终不被动摇。直到他提到对方是个孩子,母亲终于动容了,看出打“感情牌”有效,姚敏刚最终来了个“杀手锏”。语气略带沉重地对母亲说:“姐姐身体不好,我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当是为姐姐积点福。”原来,姐姐在5年前被确诊为乳腺癌。最后,母亲终于同意了。为人大大咧咧,做事却细心负责“为人大大咧咧,但对病人却非常细心负责,做事从不推脱,随叫随到,像个‘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工作。”这是领导和同事们对姚敏刚的普遍评价。科室护士长郭峰说,就在前不久的大年二十九晚上,一位80多岁的骨折伴肺部感染、心衰的老人,突然病情加重,生命危在旦夕。身为管床医生的姚敏刚在得知情况后,医院。老人家当时的情况非常危重,但家属依然希望老人能够过完这个年,姚敏刚亦是竭尽全力抢救,最终奇迹出现了,老人各项指标逐渐趋于稳定,待老人病情稳定时已接近午夜12点。然而,第二天,等待姚敏刚的却是排的满满的手术。护士长还说,不论前一天的工作有多忙多累,亦或是通宵值夜班,一大早姚敏刚都会准时出现在病房,或是查房,或是手术。直到处理好住院病人,才会回家休息。3月16日,医院完成第一针动员剂注射面对繁重的工作,姚敏刚却没有半点怨言。姚敏刚很坦然地说:“我是他们的医生,就应该为病人的健康负责,我只是做我应该做的。就如同,当得知配型成功,我就觉得我应该同意捐献。”3月16日,姚敏刚在杭州市余杭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医院完成第一针动员剂注射,每日2针,3月20日将完成第9针注射,当天计划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采集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会在当日输入患者体内。链接:据统计,像姚敏刚这样的医护人员,在我省例捐献,位捐献者中(8人二次捐献)有75人,占总人数的19%,位居第二大占比,企业人员最多,其次就是自由职业和公务员,占10%,还有行政人员、学生、教师、军人……例捐献者平均年龄32.5岁,其中80后占46%,70后35%,90后14%,60后5%,捐献时男性最大年龄54岁,女性46岁,也是捐献量最大的一位捐献者,男性最小年龄20岁,女性最小年龄19岁,而入库年龄是18-45周岁,捐献年龄原则上不大于55周岁。目前,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库容量是万,捐献造血干细胞例数截止今年2月底是例,患者申请查询人数总计人,而中国白血病自然发病率约为4/10万,目前已有万白血病患者,并以每年5-6万人的速度增加,其中40%是儿童,且以2-7岁儿童居多。白血病已连续多年成为我国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虽然像王志勇、“汤圆哥”、姚敏刚这样抱着“随缘之心”去做善事的好心人还有很多,但比起万人中1人匹配的微小概率来,这样的希望就显得有些单薄,每天像彭馨这样饱受病痛折磨的孩子还在急速增长,只有不断的增加入库人数,才能最大限度的缩小与分母之间的距离,因此,每一分充满爱的心意都是让患者生存下去的勇气壮大一点有一点的能量。只有更多的人愿意伸出手臂,更多的家庭能够认同这样的善举、更多的社会资源能够支持、推动这项公益行动,彭馨这样的孩子才会有更多的机会生存,帮助她实现和同学的约定:一起看雪景、一起追电视剧、一起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