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风采吴大真教授救治白血病患者,1

时间:2022/2/15 16:14:52 来源:白血病_白血病的预防与诊治 作者:佚名

有一种关爱叫医者仁心,有一种亲情叫医患之情。

千山万水隔不断医患亲情,时光荏苒忘不了救命之恩,上世纪80年代,吴大真教授与患者李小华女士,远隔千里鸿雁传书六载,中医名方救命于一线,最终吴教授将李女士从白血病的鬼门关前拉了回来,一医一患,保持十七年的联系,这份真情令人动容。

十七年爱心大传递

在吴大真教授的家里,18年来与李小华的往来书信沉甸甸地装满了一个大牛皮纸文件袋,有些信纸、信封已经破旧发黄了,其中还夹有一些报刊对这一感人事件的报道。看到李小华给《健康报》写来的稿件后,吴教授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多年来,我和李小华之间已经不仅是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已经自然而然地发展成为一种亲情,我牵挂她的病情,就像牵挂自己生了病的亲人一样。”

(吴大真教授保存完好的一摞摞信件)

年10月23日,新化县吉庆崇山中学。第二节课上课时,初三27班的班主任兼数学教师李小华刚拿起粉笔,转身准备在黑板上写字,突然眼前一黑,昏倒在地……

李小华的丈夫谢本伍正下乡在外,晚上回家才知妻子病了。随后,他医院检查。

“M2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书上那略显潦草的几个字,如五雷轰顶。谢本伍只觉得脑袋“轰”的一热,身子仿佛被掏空了。

迷茫中,谢本伍隐约听到医生在说:“你妻子情况很严重,得马上化疗杀死癌细胞,减少白血球。”

化疗第一个疗程顺利完成了。谁知3天后,李小华却高烧达41℃,生命岌岌可危,医院给李小华下了病危通知单。医院里,他请求医生,只要妻子没死,他就要治下去。

(病痛折磨下,李女士几乎放弃生的希望)

27天后,李小华的高烧奇迹般地退了下来,接着第二次化疗也完成了,第三次化疗后,李小华的病得到了暂时的缓解。年1月8日,李小华与丈夫回到新化。

一剂处方给患者带来了希望

同年4月的一天,一位当赤脚医生的学生家长给李小华带来了一本《中医杂志》,上面载有一则治疗白血病的处方。

谢本伍怀着试试看的心情,给这则处方的提供者、北京针灸学院的吴大真教授写了一封信。很快,他就收到了吴教授的回信。吴大真说:“一个人得什么病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热情。”

她根据谢本伍信中介绍的情况,为李小华开了处方,同时详细写了怎样煎服,哪些药物可代用等情况。最后又特别叮嘱谢本伍,要多来信反映李小华病情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处方。

1个月后,李小华的病情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回家后一直不能起床的她,开始能在丈夫的搀扶下上厕所了。

曾经一度处在绝望中的谢本伍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仔细观察妻子病情的变化,并及时把情况汇报给吴教授。就这样,一个寄病况,一个寄处方,频飞的鸿雁把远隔千里的两个陌生人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李女士远隔千里向吴教授表达感恩之情)

一段真情跨过17年的时光

年,谢本伍医院做骨髓穿刺检查,报告单上出现了一行行令人惊喜的文字:骨髓增生活跃;细胞形态无特殊改变;成熟红细胞形态大小大致正常。

欣喜万分的谢本伍迅速把这个结果寄到北京,远在千里之外的吴大真教授为他们高兴,“坚持下去,会大有希望的”,“现在要多加强锻炼,可学会太极拳之类的养身法。至于你信中说要报答我,请千万不要多想,医生以治病为天职,你妻子病好了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年,为方便与吴大真教授联系,谢本伍在家装了一部电话。有了电话,吴大真教授对李小华的病情了解得更为详细及时,她适时给李小华调整处方,反复交代她保养方法,叮嘱她小心风寒,不要着凉。为了替李小华省电话费,很多时候,她都先挂断后再给李小华打过去。

17年来,吴大真教授几换工作单位,但从没间断过与李小华一家的联系,她到底给李小华开过多少处方,写过多少信,打过多少电话,连李小华夫妇都记不清楚。

后来,在吴大真教授的建议下,她又学会了打太极拳,或在县委大院内,或在自家客厅里,无论酷暑严寒,从不间断。

李小华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与死神对抗,她的病一步步地好转,化疗次数越来越少。年以后,除了服用吴大真教授开的药外,她已不需要化疗。此时,她的生活起居已同正常人没多大区别,在家里,她能干煮饭、扫地的家务活,有时还到外面去买买菜。

17年来,正是素昧平生的吴大真教授那无私的爱心和李小华丈夫及父母女儿那永不言退的亲情,使李小华历经风雨坎坷,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年10月8日,李小华在北京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恩人——年过花甲的吴大真教授。面对泪流满面的李小华,吴大真也是泪水涟涟,两个女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临别时,吴教授拿出一条漂亮的丝巾亲手给李小华系上,诙谐地模仿李小华的新化方言说:“这是一个朋友送给我的,我转送给你,祝你好运。”

(李女士终于见到日思夜想的恩人吴教授)

3、一声感谢道不尽患者的心声

“是的,这是一个奇迹。再多的感谢也表达不完我对当初被医学权威判定最多还能活半年的我又走过了18个春秋,是吴大夫给了我新的生命。18年来素昧平生的吴大夫给我寄过40多张处方,寄过无数次的信,打过无数次的电话,甚至她还想到一个长年患病的患者,在经济上会比较紧张,她无偿给我寄过上百元钱的邮票,可从来不让我对她有任何感谢,每次我提出要到北京去看望她都被谢绝,至今我从未见过恩人一面,这难道不是又一个奇迹吗!”

“这么多年来,吴大夫高超的医术,视病人如亲人,无私相助的美德一直惠泽着我和我的家人,我想借《健康报》健康沙龙版一角向吴大夫深深地鞠上一躬,真心地对她说声:谢谢您,北京的吴大夫!”

湖南新化,李小华,女,年生。年生女儿。年(35岁)10月患病,湘雅附属二院确诊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型,经吴大真教授调理后,走向康复。

(吴教授的医患故事,刊载在湖南日报)

李女士只是吴大真教授救治的万千患者的一个缩影,吴大真教授始终牢记恩师秦老先生遗志,传承中医膏方事业,将中医膏方运用到各类疾病的治疗调理中,造福万千平民百姓。

(吴大真与恩师秦老先生的合影)

正如秦老认为,中医治疗癌症,一是针对局部病灶,使之静止、局限、消散;一是从整体出发,调理内脏机能,增强体力,控制发展,缓解症状,减轻痛苦,延长寿命。冬季主封蛰,乘冬季闭藏之令,配服膏滋药,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对癌症患者,或癌症手术后患者,或作放化疗患者均有裨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ghkjpw.com/dxal/1210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