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如何适当加入中

时间:2022/2/17 9:29:09 来源:白血病_白血病的预防与诊治 作者:佚名

白癜风系统检查项目图 http://m.39.net/pf/a_6474222.html

“25床白血病病人的血常规结果,血细胞减低,现在还有发热、胸闷、气促等症状......”

  早交班中夜班大夫继续讲述25床的情况,其实我们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很多白血病患者或家属咨询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如何适当加入中医中药,才能让患者不受化疗的摧残与折磨。首先,什么是骨髓抑制期

  骨髓抑制是白血病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通常发生在化疗后1-3周,几乎所有患者化疗后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活性的下降,通俗来讲就是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血象的下降。

  一般认为,粒细胞的减少通常开始于化疗停药后1周,至停药10-14日达到低点,在低水平维持2~3天后缓慢回升,至第21~28天恢复正常,呈U型;血小板降低比粒细胞降低出现稍晚,也在2周左右下降到低值,其下降迅速,在谷底停留时间较短即迅速回升,呈V型;红细胞下降出现的时间更晚。两者减少的一般规律示意图如下所示:发生骨髓抑制如何适当加入中药01首先要重视脾胃调节   白血病在化疗过程中,化疗药物的毒性对患者本身有很大影响,首先出现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纳差、乏力、发烧等,血常规呈现血细胞进行性减低,虽然近年来,化疗时中枢止呕药物的应用,胃肠道反应明显减轻,而脾胃的损伤仍然存在,纳差、乏力、体虚易外感等表现成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在古医籍中,多处提到脾胃在后天气血的生成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化疗结束后的早期阶段健脾和胃、益气养血,既有助于恢复脾胃功能,气血的生成,尽快恢复受损的正气;又能够防止外邪的侵入,避免感染的发生。因此,重视脾胃是白血病化疗后中医辨证治疗的第一要务。图片来源网络02补益脾肾两脏并重化疗后早期阶段,给予中药辨证调护脾胃,随着纳差、乏力、恶心等脾胃不足等临床表现改善,可以考虑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温补肾阳或滋补肾阴的药物,共同达到脾肾同补的目的。如果在早期脾胃未恢复阶段使用补肾药物,这类药物过于滋腻,易阻碍脾胃,不利于脾胃的恢复。因此,选择补肾的治疗,应该考虑时机,一方面根据临床辨证;另一方面要注意脾胃的功能恢复。随着补肾和健脾两法的并举,在巩固脾胃后天之本的同时,根据“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的理论,建立了中医学“肾与骨和髓”的理论联系,通过补肾的治疗,有利于骨髓抑制期骨髓正常细胞的增殖,可以通过外周血细胞的变化来初步评价骨髓的恢复。03扶正祛邪   在临床中仍然会有发热、出血等症状的发生。因此,中医药也有系统的辨证论治方法,从该病的总体过程来看,运用中医治疗方法的时候,应该遵循“扶正祛邪”的基本原则。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骨髓增生减低,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人体自身免疫功能较低,容易发生感染。在中医学辨证时,就要时时考虑到正气不足的基础;感受外邪。在治疗时,祛邪不忘顾及正气。因此,用药不可过于凶猛,温阳解表、益阴解表、益气解表等治法就成为自然的选择。图片来源网络04辨治重气血火   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辨证中应该仔细把握,尤其是血小板计数20×/L时,运用消瘀法时应注意再出血或加重出血的可能性。在辨证中,总体把握总纲的同时,还要注重“气”“血”“火”三个病因病机因素的辨证,要辨清三者的虚实,虚实不同治疗方法上有着明显的差别。气实宜清气、降气,气虚宜补气、益气,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除此之外,各种血证结合上述辨证的同时,酌情考虑加入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或活血止血的药物。   总之,在白血病的治疗过程中,中药在不同的阶段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更有利于白血病患者的恢复。

广大血液病患者(家属)

医院血液病治疗等信息

或病友交流经验、分享心得

请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yghkjpw.com/dxal/1210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