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index.html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吴君仪肖汝淇)70多岁的梅奶奶本应享受安宁美好的生活,在家人的陪伴下安度晚年。然而,她却不幸患上了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危通知书纷至沓来。为了帮助她度过生死关,医院血液内科成功为其进行了脐血治疗。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9月21日,她康复出院。晴天霹雳:血小板水平触及警戒线年6月底,梅奶奶突然发现皮肤上出现了密集的无痛无痒的红色小点,三天过后这些小点仍未消失。虽然没有其他不适,但她觉得有必要向专业医生咨询,医院就诊。检查显示,梅奶奶有轻度贫血,白细胞数仅为正常最低值的一半,更严重的是,血小板数仅为正常值的1%。血小板是维持血管完整性的重要细胞,也是早期止血的主要功能细胞。她的血小板水平已经触及警戒线,属于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在如此低值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重要脏器出血,尤其是脑出血,这对身体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医生严肃地告知她需医院。梅奶奶不敢耽误,立即赶往医院血液内科,找到周芙玲教授团队。抽丝剥茧:确诊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面对这样的危重病人,医院血液内科医生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为了实时监测病情,梅奶奶入院后,医生立即对她进行了相应的检查。仅仅一天之内,她的白细胞数量又下降了一半,贫血情况进一步加重。病情持续恶化,迫切需要找到病因。首先需要考虑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人体的血细胞会不断生成和老化,而目前梅奶奶的血细胞正在减少,如果不是血细胞大量流出血管,那就是源头出了问题。医院立即安排了髂骨和胸骨部位的骨髓穿刺检查,希望通过观察骨髓细胞形态找到答案。然而,骨髓检查结果显示:骨髓增生极度减低粒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三系受抑,浆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虚。白血病融合基因定量检测结果为阴性,骨髓流式细胞检测未检出表型异常。寻找病因的过程中,梅奶奶的血液化验单上一次次显示出异常指标,病危通知书也不断寄来。为了维持生命体征,她接受了多次成分血输注。最终,排除了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疾病的可能性后,梅奶奶被诊断为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部分急重型的病死率可与白血病相当,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74/10万,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组,高发年龄分别为15-25岁的青壮年和65-69岁的老年人。曙光乍现:脐血治疗新技术注入生命希望血液内科主任周芙玲等专家经过研究,决定采用脐血治疗新技术,这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治疗血液病和免疫系统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周芙玲教授表示,脐带血是胎儿娩出之后残留在脐带和胎盘中的血液,这种血液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是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之一,能够修复人体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好消息再度传来,国家公共脐带血库提供了与梅奶奶血型、体重等符合的单份非血缘脐带血。梅奶奶有救了!“只要有希望,就要坚持下去。”治疗过程艰辛而漫长,但梅奶奶从未放弃。在药物治疗后和家属及护理人员的精心看护下,她于9月21日顺利出院,“谢谢周芙玲教授团队,给我了二次生命。”医院之前,与医疗团队热情地合影留念,以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血液内科主任周芙玲表示,脐带血是在新生儿断脐之后进行的采集,不会对胎儿和母体产生任何的损伤,是非常珍贵的医疗资源,希望能有更多家庭选择主动储存新生儿的脐带血,“成为孩子出生时最好的礼物”,也能让“救命血”能够拯救更多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