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有时皮肤轻轻一碰就会淤青一大块,严重时身上还会出现密密麻麻的细小出血点,这个时候你可要小心了,因为很可能一种叫做“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下简称“紫癜”)的常见血液疾病正在侵害你的身体和危害你的健康了!
一、出血是紫癜的典型症状
据江医院院血液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曾英坚介绍,所谓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指免疫异常病因造成了人体血小板破坏减少而引起的一类出血性疾病。
引起该病的常见“凶手”有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病毒性肝炎、巨细胞包涵体病等疾病。一般认为,患者在感染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后,通过复杂的病理机制引起了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最终导致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降低,从而引起了机体的一系列出血症状。其又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慢性型常由急性型久治不愈病情迁延反复发展而来,其病理机制更为复杂,但其核心仍然是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
急性型主要症状为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往往症状比较严重且来势凶猛,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瘀斑,遍及全身,以四肢为多。粘膜出血有鼻腔、牙龈出血或渗血、口腔舌粘膜出现血泡等,甚至会出现由于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膜出血和视网膜出血导致视力减低或丧失。最严重的出血为蛛网膜下腔和颅内出血,这在急性型中经常可以见到,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慢性型患者出血症状较急性型相对要轻,但更容易反复和持续,比如反复出现鼻腔和牙龈的出血,女性患者常常出现月经过多或淋漓不尽,皮肤的瘀点、瘀斑也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另外,也可出现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慢性型患者颅内出血相对要少见,但在急性发作期仍然可以发生,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
二、中医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有优势
曾英坚主任指出,目前临床上治疗这一疾病的常规方法是应用强的松、长春新碱、环孢素、利妥昔单抗等药物抑制机体的免疫异常,或采用手术切脾减少血小板的免疫性破坏。新药时代的艾曲波帕、促血小板生成素给这一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更多的方法和更高的疗效,但总体而言长期疗效仍是不容乐观。
“一般而言,急性型效果相对较好,但是以上治疗并不能使所有的患者都得以治愈,仍有较大一部分患者的病情迁延反复而转为慢性、难治性,而且以上治疗方法毒副作用较大,因以上药物治疗造成骨质疏松、骨头坏死、高血糖和高血压的病例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痛苦。”曾英坚说,而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就能在该病的治疗上显示出较好的优势。
据悉,江医院血液病科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通过辨证采用凉血祛风、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温阳补肾的治法,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该病进行综合治疗,疗效明显要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而且能明显减轻强的松等药物的毒副作用。对于一些西药治疗已无效果或已不能耐受西药毒副作用的患者,曾英坚主任介绍说采取中医中药治疗,虽然有时也不能完全治愈患者的疾病,但可以使患者的病情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水平和状态,这种状态对难治性患者来说也是十分宝贵的!
本期特邀专家
曾英坚
主任中医师
擅长疾病:擅长恶性血液病、肿瘤化疗后的中医调治及不能耐受化疗恶性血液病、肿瘤的中医治疗,擅长中西医综合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过敏性紫癜、难治性再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和老年恶性血液病。还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更年期综合征以及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头晕乏力、心慌失眠、抑郁心烦、自汗盗汗、手足心汗、畏寒燥热、月经不调、口苦口干、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等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的中医调治和中医疑难杂病的治疗。坐诊信息:总院门诊:周一、四上午,周三、五下
往期回顾编辑:钟世芳
◆新生儿耳廓畸形矫正,千金难买早知道~~
◆号外!8月10日,我院有场义诊活动,来的是他们....
◆烧烤模式的高温天气开启,孕妈妈们如何安全度过?
◆这8种食物,是残忍的“衰老加速器”,每吃一口都在催你老!
◆夏季酷暑难耐,如何预防脑中风的复发?
◆手上出现这6个变化,说明你的肝在“求救”!早发现才能早治疗
撰文不易,赏小编一个在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