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的剧照有多少人知道出自哪出电视剧?时间回到上世纪80年代,这出当年大热的日剧第一次把白血病这个名词和疾病带到中国人的眼前。我们未必知道,但是我们的父母肯定都看过这一出唯美悲情的日剧。
简单地说,「血癌」是人体内造血器官──骨髓长了癌症,抑制正常造血功能,造成白血球、红血球、血小板减少,并且血液中出现不成熟或不正常白血球。进而引发贫血、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血癌并没有早期或晚期之分。因为白血病从骨髓长出来,随血液循环到全身,所以一开始就是个全身性疾病,癌症分期并没有意义。不像其他种类癌症,可依据肿瘤大小、是否侵犯其他组织判定分期。
什么是白血病呢?
人体的造血器官—骨髓,会制造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当骨髓出现癌细胞抑制了造血功能,制造出不正常的血球,癌细胞会随着血液流到全身各处,导致身体无法抵挡外来的细菌和病毒,若没有立即治疗,癌细胞增加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越晚治疗就越容易危及到生命。
白血病是有分类的,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较严重,死亡率较高,疾病的表现也比较复杂,不易处理。
1.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简称AML):
好发成年人,依照分化再细分为M0到M7型。
2.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简称ALL):
好发儿童,成年人占少部分,细分L1到L3型。急性白血病治疗以注射化学治疗为主,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引导治疗」,癌细胞接受化学治疗后,暂时从血液中消失,疾病达到缓解之后,就进入第二阶段「巩固治疗」,主要是预防疾病的复发,若有合适的骨髓干细胞,可考虑骨髓干细胞移植。
3.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简称CML):
好发20-45岁,病程进展较慢,主因是人体的第9对与第22对染色体之间的遗传物质,发生了转位(费城染色体),目前治疗有口服化学治疗及口服标靶药物(Glivec,基立克),标靶药物发只抑制癌细胞,而不破坏正常细胞的功能,让癌细胞不会再增生,是目前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第一线用药。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大部分出现在成年人,小孩比较少发病。其病程可分为初期的慢性期及后来的急性期。通常病人初次被诊断的时候都是在慢性期。
倦怠感,体重减轻,发烧,左上腹胀痛(这是因为脾脏肿大)等。
白血球数目异常增加,但出现的白血球自最原始的芽细胞到完全成熟的颗粒球皆有,并以成熟的血球居多。嗜碱性白血球数目通常也会增加。如果做细胞的染色体检查更可进一步发现这些细胞都含有一种称为费城染色体的异常染色体。
红血球的数目正常或稍微低下,血小板的数目则为正常或增加,因此较少出现不正常出血现象。
4.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简称CLL):
好发老年人,多为B细胞型,初期病人最常出现的症状是无意间被发现的淋巴球增生,且大部份的淋巴球为貌似正常之小淋巴球。这时病人可以毫无症状或出现免疫力变差的迹象,如长带状疱疹,肺炎等。其次可能出现淋巴腺肿大,肝脾肿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也可出现免疫力异常的现象,如出现自体免疫导致的溶血及血小板破坏等。部份患者可能会因腹膜腔后淋巴结肿大而引起肠胃道与泌尿道阻塞的情形。
病人如果没有症状通常会先观察,定期回诊追踪血液检查,等症状出现再考虑治疗,目前治疗有口服化疗药物控制,也有标靶药物可注射。
●急性白血病:通常来势汹汹,常见的临床表现有:
?、贫血:
因红血球减少、血红素降低所导致,病人会特别容易觉得疲倦、脸色苍白、体力衰退等症状。
?、出血:
包括流鼻血、牙龈出血、皮肤出现点状或块状瘀血、女性会有月经量很多或是不止的情形。
?、骨头痛:
血癌是由骨髓开始再往外侵犯,骨髓膨胀,骨膜受到拉伸,所以引起疼痛,膝盖的上下方最明显,或者胸骨疼痛等症状。
?、器官肿大:
如牙龈肿胀、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体重减轻、腹部有饱胀感等不适情形也是常见的现象。另外,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也会侵犯中枢神经,如脑膜等构造,引起脑部病变。
?、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烧:
主要原因是受到感染,由于白血病病人的正常白血球很少,以致免疫力下降。
谁适合做骨髓移植
1.属于预后不良的急性白血病,或者已经复发的病人。
2.年龄50岁
3.有适合的组织抗原配对的骨髓捐赠者。
4.已经达到血液学检查发现完全缓解的病人。
骨髓移植也有风险,五成病人在骨髓移植成功后可以继续治疗观察,三成病人会在移植之后五年内陆续复发乃至死亡。其余两成会因移植的严重毒性或合并症。
牛樟芝的开发和应用,为白血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过度增生,造成正常的造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同时因为白血病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止血的产生,甚至没有足够的正常白细胞抗感染,很容易受伤、出血、感染。由此人体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白血病细胞侵犯人体的各个脏器造成损害,如侵犯肝、脾和淋巴结时,出现肝、脾和淋巴结的肿大;脑和脑膜受到白血病细胞侵犯时,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意识模糊不清,也可出现抽筋、肢体瘫痪、排尿困难;侵犯肾脏可出现肾功能受损;侵犯睾丸或卵巢时,可出现性功能异常。所以,白血病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就目前治疗现状而言,仍是未被攻克的一大医学难题,极待需要一种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的药物出现。而牛樟芝的开发和应用,为白血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You-ChengHseu等()对牛樟芝诱导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的体外凋亡能力进行了研究。实验中,用不同浓度(25-μg/mL)的樟芝发酵液处理HL-60细胞,从细胞活力的丧失、染色质浓缩和核小体间的DNA断裂等发现,牛樟芝可导致HL-60细胞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细胞凋亡。而且,HL-60细胞的凋亡与细胞色素C的释放、半胱氨酸酶和特定的蛋白水解酶(ADP-核糖)和聚合酶(PARP)的活化有关,它们的释放和活化可以诱导HL-60细胞凋亡。
牛樟芝剂量增加所诱导的细胞凋亡,也与特效细胞死亡抑制剂Bcl-2水平的降低有关,及与Bcl-2互为异质二聚体、并抑制Bcl-2的Bax蛋白含量的增加有关。所以,实验结果显示出牛樟芝樟芝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牛樟芝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和生长。Ying-ChiDu等()通过乙醇萃取出樟芝中的三萜类化合物(FEA),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分离表征。牛樟芝结果显示,FEA可以使H2A.X和Chk2磷酸化,导致白血病HL60细胞中DNA的损伤。
FEA还能表现出与PARP裂解增强和半胱天冬酶-3的活化有关的细胞凋亡效应。从FEA中分离出五种主要的三萜化合物,分别是antcinK(1)、antcinC(2)、zhankuicacidC(3)、ZhankuicacidA(4)和dehydroeburicoicacid(5),这五种物质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dehydroeburicoicacid(DeEA)具有最大的细胞毒性。在HL60细胞移植动物模型中,DeEA能使肿瘤重量和大小显著下降,但对小鼠的体重无明显影响。分别用EEAC(牛樟芝子实体)牛樟芝和FEA处理HL60细胞18h,而后通过彗星实验对HL60细胞中DNA的损伤情况进行评估。Fon-ChangLiu等()研究了牛樟芝的乙醇提取物(EEAC)对WEHI-3细胞的体外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对BALB/c小鼠同种异体肿瘤上的致瘤模型作用情况。体外结果显示,EEAC能够将WEHI-3的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和G2/M期,并减少WEHI-3细胞的扩散转移(如图9),同时使WEHI-3癌细胞中的MMP-9蛋白的表达、p-Akt和p-ERK1/2蛋白的表达受到抑制。体内实验结果表明,EEAC能够减少WEHI-3细胞进入肝脏和脾脏的机会,牛樟芝从而使肿瘤细胞的生长能力降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多多点赞、评论、收藏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