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学院徐卫教授慢性淋巴

时间:2022/6/8 12:21:03 来源:白血病_白血病的预防与诊治 作者:佚名

程少为怎么样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05703.html
整理:肿瘤资讯来源:肿瘤资讯

慢性淋巴瘤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性疾病。BTK抑制剂(BTKi)的出现彻底改变了CLL治疗模式,CLL的治疗正式进入靶向时代。在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多项BTKi临床研究结果公布,有望进一步优化临床实践。医院徐卫教授对年ASH中CLL重要治疗进展进行梳理。

徐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淋巴瘤学组组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血液病医师分会副医院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委员江苏省抗淋巴瘤联盟主任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南京市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和《BLOOD中文版》等杂志编委专业擅长: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治

疾病概况

CLL是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具有特定表型特征的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性疾病。中国CLL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中位诊断年龄低于美国,中国和美国的中位确诊年龄分别是62岁和69岁。和老年患者(≥60岁)相比,中国年轻患者细胞遗传异常率更高,而β2微球蛋白水平更低;总生存(OS)优于老年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无显著差异。

CLL既往治疗以化疗为主,利妥昔单抗的上市使得CLL治疗进入免疫化疗时代,而年BTKi伊布替尼的上市改变了整个CLL的治疗模式,随着PI3K抑制剂、BCL2抑制剂和新一代BTKi的上市,CLL的治疗进入靶向时代。FCR和FC等免疫化疗方案不能改善TP53突变、IGHV非突变等具有高危遗传学特征患者的预后。

BTKi长期治疗研究结果

今年ASH公布了3期FLAIR研究长期随访结果。研究探索了初治CLL患者中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IR)方案和FCR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入组年轻CLL患者,排除≥20%TP53缺失、Richter转化史患者。截止年5月,中位随访52.7个月,IR组的PFS显著优于FCR组,且获益不受IGHV无突变、del(11q)等高危因素影响。IGHV无突变患者接受IR治疗具有显著更优的PFS,而IGHV突变患者差异不显著。不良事件(AE)方面,FCR组心脏AE显著低于IR组(1.1%vs8.3%)。10例患者发生猝死,其中8例为IR组患者,分析发现同时使用ACEi的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风险更高,因此同时使用伊布替尼和ACEi时应谨慎。而FCR组第二原发肿瘤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或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的发生率更高。研究证实初治CLL患者中,IR的PFS优于FCR,包括IGHV无突变和del(11q)患者,两组间OS无显著差异。IR组心源性猝死较为突出,同时使用ACEi应谨慎。而FCR组继发性肿瘤和感染导致死亡发生率更高,需要引起重视。

A研究比较了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对比BR方案治疗老年(≥65岁)初治CL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排除del(17p)患者。今年ASH对研究中位随访55个月数据进行更新。BR组中位PFS44个月,IR组和伊布替尼单药组中位PFS尚未达到(NR),BR组、伊布替尼单药组和IR组的4年PFS率分别是47%vs76%vs76%。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含伊布替尼组房颤/房扑、高血压发生率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亚组分析显示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中,伊布替尼较BR组具有更好的PFS。IGHV未突变患者中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组的PFS更优,突变患者无显著差异。Zap70甲基化和TP53异常患者接受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治疗的PFS更优。研究证实对于≥65岁初治CLL患者,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较BR方案具有更长的PFS,包括伴高危因素患者。含伊布替尼方案的房颤/房扑和高血压发生率随时间推移而持续增加,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ghkjpw.com/ysbj/1261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