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止咳化痰何时休》一文中,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有咳不一定要止咳,有痰不一定要化痰,发热不一定要退热,肝功异常不一定要护肝,白细胞减少不一定要升白,腹泻不一定要止泻,癌症不一定要及早干预...
这段话确实“反常识”,不容易理解。有人就说了,其他的还好理解,为什么癌症不一定要及早干预呢?癌症不是一向提倡早发现早治疗吗?难道要等到晚期才开始治疗?
其实,不要说非医学人士,我自己明白这个道理也不过七八年的时间,而我的医龄算上大学的话,已经35年了。
不错,大多数的癌症(准确的说法是恶性肿瘤)确实是越早发现越早治疗越好。但是,癌症是一个大家族,不同癌症的个性是完全不一样的。有少数癌症就像披着羊皮并且睡着了的狼,比羊还要“善良”,你非要把它找出来,对它狂轰滥炸,杀死了狼,牺牲的羊只有更多,划不来。
老中医喜欢比喻,但是所有的比喻都是拙劣的,还是举实例说明吧。
一说到白血病,是不是马上就想到化疗、干细胞移植?确实,大多数的白血病,如果不化疗,寿命只有几个月时间;化疗(还有靶向治疗、干细胞移植等)使得部分白血病可以治愈,大部分可以延长寿命到5年以上。那些妖魔化化疗的另类大师们实乃杀人凶手也。
但是,也有那种白血病,即使诊断出来,也不需要马上就治疗。比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Rai0-Ⅰ期,或BinetA期)是不需要治疗的,静待其变就可以了,等到出现了疾病进展的迹象(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脾肿大等等),再开始治疗也不晚。这种无作为的等待可以长达数年。
咦,慢淋难道超越了“治未病”的原则吗?趁它还没有进展就开始治疗,岂不是更好?
“治未病”只是一种理想。关键要看"未病"或“初病”时开始治疗患者能不能获益,有没有获益的事实。我们不能拿事实来迁就“思想”。
法国和英国的研究表明,对慢淋的早期治疗(用到烷化剂)不仅不能延长寿命,反而会增加致死性上皮肿瘤(即癌)的发生率,治比不治更糟。而等它出现进展再开始治,是能够延长寿命的。
这是一个早治不如晚治的典型恶性血液病(俗称血癌)。
实体肿瘤也有这样的例子,如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确诊后需要根据危险分层来做不同的选择。
中高危的当然需要立即开始根治性治疗(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等),但低危和极低危的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并不一定要立即开始根治治疗,可以选择主动监测策略。
所谓主动监测是指,明明有根治机会,但为了避免根治疗法的副作用,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主动选择定期监测,直到达到疾病进展的阈值,再停止监测,着手根治治疗。这与观察等待不同,观察等待没有根治的机会,是被动的,但条件符合时,也是一个最佳选择。
已经确诊是癌了,并且也有治愈的希望,却仍然选择不立即治疗,要等等看,等到等不下去了才开始治疗。这心也太大了!我们多数人万万不敢!其背后的逻辑究竟是什么呢?
背后的逻辑之一是,前列腺癌是一个相当惰性的癌症,多数不治疗也可以活的和正常人差不多,许多人终其一生也不知道自己有前列腺癌,他们往往死于其他的疾病,而在尸检中发现有前列腺癌。
逻辑之二是,有研究,比如英国的ProtecT试验,将例低危或极低危的前列腺癌随机分为三组,主动监测组、手术切除组、放疗组。结果发现,虽然监测组的癌症转移多一点,但关键的终点指标10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并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都活得很长,在99%左右。全因死亡率也没有差异,把心脑血管病因全算上,每人年只有10人死亡,和普通的老年人群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事实证明,治和不治,几乎没有差别。
有这两个事实和逻辑,我们就可以理解,在欧美,低危和极低危的前列腺癌,多数人会选择主动监测,而不是根治治疗。
几乎是同样的道理,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也不一定有益。在很多体检套餐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一个检查项目,PSA增高提示前列腺癌,再活检就可以确诊。因此,体检PSA确实可以筛查出很多早期极早期的前列腺癌。但是,查出来又如何?很多前列腺癌终生也没有临床意义,但一旦查出来,跟随而来的根治治疗几乎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它确实能给患者带来最终的益处吗?这才是我们要关心的。国外有多项随机试验,结果表明,PSA筛查并没有降低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其中一个数据,随访13年时,筛查组死亡率是0.43/人年,对照组是0.54/人年。这么微弱的差异有意义吗?即使有一丁点的意义,也被治疗的并发症(尿失禁、阳痿等等)所抵消了。所以,PSA不应该作为一个普查的体检项目,应该根据前列腺癌的风险分层来决定是否检查它。而前列腺癌也不是越早发现越好,对很多人而言,发现不发现它没有意义。
但在我国,不仅病人无法理解上述事实和逻辑,甚至有高级专家也不理解。我曾经在一个泌外的学术会议致辞中简单讲过这些观点,事后据说,有业内权威表示不满,在泌外的学术会上讲前列腺癌“不需要治疗”,那不是“踢馆”吗?唉,误会啊。
血液肿瘤和实体瘤各举一个例子,证明确实不是所有的癌症都要早发现早治疗。
其实,任何诊疗的目的,都是为了患者最终获益,而不是为了早或治未病之类的原则和概念。能获益的晚也行,不能获益的早也不行。
余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