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兴国李顺义叶向军
临床要点:本病有AML的一般表现外,浸润症状较为明显,牙龈肿胀是较为常见的体征(图42),其他表现为皮肤、、鼻粘膜的损害。器官浸润表现为肝、脾、淋巴结增大。易发生DIC。
图42
图43血象×
图44血象×
血象:红细胞、血红蛋白呈轻中度减少。少数患者白细胞数偏低,分类可出现原始单核细胞(图43)和幼单核细胞与单核细胞增多(图44),血小板重度减少。
图45骨髓象×
图46骨髓象×
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幼单核细胞异常增生(≥80%)。原始单核细胞占单核系细胞的80%以上归类为急性原始单核细胞白血病(图45),幼单核细胞占优势归类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图46)。原幼单核细胞胞核不规则形、染色质疏松,胞质丰富、常见双层胞质,可见Auer小体。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少见。
图47骨髓印片×
图48骨髓病理×
图49MPO与α-NAE染色×
其他:部分病例骨髓为低增生,外周血白细胞减少,骨髓涂片和印片(图47)细胞少见,骨髓活检为低细胞量(图48),但细胞成分大多为原始单核细胞。MPO和SBB染色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和弱阳性,幼单核细胞多为阳性。PAS染色原始单核细胞半数呈颗粒状或粉红色弱阳性,幼单核细胞多为阳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图49),可被氟化钠抑制,其中α-NBE染色诊断价值较大。
诊断:形态学提供基本诊断和方向;且无WHO定义的重现性遗传学异常,无特定基因突变,无治疗相关病史,无骨髓增生异常相关异常依据以及没有其他特定定义的异常。
6.纯红系细胞白血病
临床要点:起病急,大多见于中年及以下年龄,贫血呈进行性加重,血小板减少显著,脾肿大常见,病情进展快,化疗反应极差。
图54血象×
图55血象×
血象:常为全血细胞减少,血片中可见幼红细胞,一部分可以检出原始和早幼红细胞,并偶见有丝分裂象(图54、55)。
图56骨髓象×
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幼红细胞高度增生(≥80%),可高达90%以上,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比例较高,并易见双核、多核和畸形形态(图57)。原粒细胞不见或偶见(无意义增加),NEC中20%。
图57PAS染色×
其他:幼红细胞PAS阳性。原始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颗粒状阳性,中晚幼红细胞弥散性阳性(图57)。
诊断:形态学提供基本诊断和方向;且无WHO定义的重现性遗传学异常,无特定基因突变,无治疗相关病史,无骨髓增生异常相关异常依据以及没有其他特定定义的异常。形态学诊断标准:有核红细胞≥80%,其中原始红细胞≥30%,原始细胞无意义增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