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测科普不同急性白血病的ld

时间:2021/12/30 17:28:21 来源:白血病_白血病的预防与诊治 作者:佚名

北京中科专家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zuozhen.html

急性白血病骨髓象多表现为增生活跃至极度活跃,可伴骨髓纤维化或骨髓坏死。按增生细胞的系列不同,分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其骨髓特点如下进行解析。

不同急性白血病的“骨髓象”特点

一、M1型(急性非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原粒细胞≥90%(非红系细胞),早幼粒细胞少见,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可见Aur小体。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

二、M2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粒系明显增生,可见Aur小体;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根据粒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

M2a型:原粒细胞30%~90%(非红系细胞),单核细胞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10%。

M2b型: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但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胞核常有核仁,核浆发育明显不平衡,此类细胞30%。

三、M3型(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此类细胞30%(非红系细胞);易见Aur小体;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根据粒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

M3a型(粗颗粒型):嗜苯胺蓝颗粒粗大,密集或融合。

M3b型(细颗粒型):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

四、M4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粒系、单核细胞系增生,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根据粒系、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又分四种类型:

M4a: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单核细胞系≥20%(非红系细胞)。

M4b: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粒和早幼粒细胞20%(非红系细胞)。

M4c:原始细胞即具粒细胞系,又具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者30%(非红系细胞)。

M4Eo:除具上述特点外,还有粗大而圆的嗜酸颗粒及着色较深的嗜碱颗粒,占5%~30%(非红系细胞)。

五、M5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单核细胞系增生,可见细小Aur小体;红系、粒系及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根据单核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为:

M5a型(未分化型):原始单核细胞≥80%(非红系细胞)。

M5b型(部分分化型):原始、幼稚30%,原始单核细胞80%(非红系细胞)。

六、M6型(红白血病)

红细胞系50%,且有形态学异常,非红细胞系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30%(非红系细胞);若血片中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5%,骨髓非红系细胞中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20%。巨核细胞减少。

七、M7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原巨核细胞30%。红系、粒系增生相对抑制。

①L1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生,比例增高,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核圆形,偶有凹陷与折叠,染色质较粗,结构较一致核仁少,不清楚;胞浆少,轻或中度嗜碱。

②L2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生,比例增高,淋巴细胞大小不一,以大细胞为主;核形不规则,凹陷与折叠易见,染色质较疏松,结构不一致,核仁较清楚,一个或多个;胞浆量较多,轻或中度嗜碱。

③L3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生,比例增高,但细胞大小较一致,以大细胞为主;核形较规则,染色质呈均匀细点状,核仁一个或多个,较明显,呈小泡状;胞浆量多,深蓝色,空泡常明显,呈蜂窝状。

『注』

对本文有疑问、对疾病与治疗有不懂的问题,可添加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ghkjpw.com/zztz/1196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