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20日-21日,CSCO淋巴瘤白血病专家委员会巡讲在贵阳诺富特酒店召开,本次会议由贵州省医学会主办,贵州省医学血液学分会承办,荣幸邀请到全国血液肿瘤领域的权威专家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出席会议。
会议开始,由王季石教授主持会议,王教授对全国各地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感谢大家不辞辛苦,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贵阳,我们相聚在云端,融汇在线下,加强学习交流,聚焦学术前沿,感谢各位专家对贵州省血液工作的支持,帮助与指导,预祝本次会议成功。
贵州省医学会会长杨克勤教授致欢迎辞,他表示阳春五月,春意盎然,仅代表贵州省医学会对线上,线下出席致辞,讲座,主持,点评的专家和参会代表,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各位专家将会给本次会议带来国内外血液学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大家通过这次难得的交流对话平台,可以就医学实践中的体会和困惑求教于专家学者,彼此之间开展真诚而实务的多视角畅谈。本次大会的讲授内容涉及血液学领域的多个方面。为此,各位专家尽管事务繁忙,仍然怀着一份责任与使命,进行了积极充分的准备工作,作为主办方,我们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无限的敬佩。
随后,大会主席团:沈志祥教授,朱军教授,黄晓军教授,王建祥教授,吴德沛教授,胡豫教授,马军教授致辞。
会议开始,刘开彦教授,宋永平教授,张景荣教授主持马军教授的讲题: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标准数据库,规划实施。
刘启发教授,徐开林教授,袁钟教授主持朱军教授的讲题:小分子药物治疗T细胞淋巴瘤现状。包含了淋巴瘤诊疗进入新时代;探索规范化诊疗新模式;推进多学科专科化发展;提倡新的药物临床试验;重视生存质量和效价比。
赵维莅教授,王建民教授,郭鹏翔教授主持王建祥教授的讲题:急性髓系白血病认识。从治疗前景,MRC修订的细胞遗传学预后因素,AML预后危险度,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基因突变,Allo-HSCT对AML疗效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梁爱斌教授,李军民教授,冯永怀教授主持张晓辉教授的讲题: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诊治探索,包含了BOS是HSCT后严重的难治性并发症;进展型cGVHD是主要的危险因素;推荐以激素联合FAM方案作为初始治疗方案;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等方面。
侯健教授,宋献民教授,赵鹏介绍主持了李建勇教授的讲题:MCL诊断与预后。从SOX11阴性MCLOS相关因素,MCL的MIPI积分,Ki-67与预后,L-NN-MCL与cMCL的区别,冒烟型MCL与经典MCL的区别,MCL危险分组等方面进行分享。
侯明教授,王椿教授,张燕教授主持讨论环节,讨论嘉宾有赖永榕教授,江明教授,王三斌教授,施菊妹教授,钟大平教授,付伟教授,付星教授,卢英豪教授,李梦醒教授。
李娟教授,刘林教授,姚宇红教授主持纪春岩教授的讲题:CML规范治疗与全程管理,包含了TKI治疗选择:选择原则,预后评估因素,初诊CML-CP选择一代或二代TKI,共存疾病对TKI选择的影响;TKI疗效监测:监测时机及检测方法,疗效预测指标,标准化检测;TKI治疗转换:评估标准,转换时机、三代TKI治疗进展;何时停药安全:停用TKI前提及标准,成功预测因素,停药研究更新等方面。
陈协群教授,胡建达教授,刘小芳教授主持陈文明教授的讲题:UpdateforthetreatmentofRRMM.TailoringManagementforPatientsWithMMinFirstRalapse;Priciples(prefertriplets,atleasttwonewdrugs,considertransplantineligiblepatients,clinicaltrials).
路瑾教授,张连生教授,吴涛教授主持江倩教授的讲题:年轻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临床特征和患者报告结局,有发病率,概况,儿童MPN,驱动基因,初诊时症状,并发症和结局,治疗等。
杨同华教授,杨建民教授,李艳菊教授主持张曦教授的讲题:从生物标志物看慢性GVHD的精准诊断。包含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移植物抗宿主病诊断,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刘澎教授,傅卫军教授,朱红倩教授主持金洁教授的讲题:我如何应用维奈克拉治疗老年AML。从AML基因突变不同,目前有靶点精准的治疗药物尚不多;AML患者一般BCL2高表达,理论上都会有效;维奈克拉是首个BCL2抑制剂,目前较多的研究是联合降甲基化药物,对于unfit的AML患者显示很好的疗效;新的联合方案有待探索等方面进行分析。
朱尊民教授,姜中兴教授,袁斌教授主持讨论环节,讨论嘉宾有蔡真教授,郑波教授,梁洋教授,钱军教授,李菲教授,王伟教授,李文倩教授,贾永前教授,余华教授,邹茵教授。
黄河教授,周道斌教授,罗莉教授介绍肖志坚教授的讲题:MDS研究进展。分享了CHIP(ARCH),ProposeddiagnosticcriteriafortheMDSwithmutatedSF3B1,TheIPSS-Mmodel,TheIPSS-Mriskcategories。
王欣教授,王少元教授,孙学蓉教授介绍邱录贵教授的讲题: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诊断与治疗。分享了逐步认识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PL/WM的疾病定义,WM细胞中的克隆性B细胞存在T细胞标志,CD19+CD3+细胞可能是WM的肿瘤起始细胞,WM发表机制与治疗靶点,诊断LPL/WM的常规检查项目,LPL/WM的预后分层(ISSWM),LPL/WM治疗指征,WM的血浆置换治疗等。
张梅教授,蔡清清教授,徐淑芬教授介绍牛挺教授的讲题: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进展。包含了LAHS在继发性HLH中常见,改善LAHS治疗以改善预后,近十年来LAHS预后无显著提升,继发性HLH动物模型中,显示远优于ED或芦可替尼的疗效等。
付蓉教授,夏凌辉教授,熊杰教授介绍钱文斌教授的讲题: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治进展。分享了快速检测的基因分型Panel鉴别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脑脊液中MYD88LP突变和IL-10是PCNSL高度特异性鉴别标志物、ctDNA对于PCNSL患者在疾病诊断、预测早期疾病复发中的价值、ctDNA对于PCNSL患者预后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在实现疾病危险分层和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CXCL13、IL-10对PCNSL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且均具有预测价值、PCNSL转录组学分析:免疫富集亚型与更好的生存相关、IELSG32研究1st随机结果:MATRix方案与更好的生存预后相关、HOVON研究:MBVP方案增加利妥昔单抗并不能增加PCNSL的获益等相关内容。
王昭教授,夏忠军教授,黄韵红教授介绍讨论环节,讨论嘉宾有苏毅教授,赖洵教授,崔丽娟教授,张勇教授,王劲教授,王麟辉教授,陈莹教授,柴笑教授。
韩明哲教授、娄世峰教授、徐吉兵教授主持叶锋教授的讲题:血液肿瘤基因组结构变异研究新武器——全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包含了多种模式的基因组变异导致疾病,结构变异检测方法比较-基于形态学的方法,BionanoOGM是唯一能单独解决结构变异的开拓者,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的两项大规模研究,证实Bionano比NGS检测出更多SV,BionanoPrepSPDNA抽提方法最大限度保证DNA完整性,临床检测与科研紧密结合等相关内容。
白海教授、李惠民教授、陈登科教授主持安刚教授讲题:肾损NDMM的治疗策略。包含了肾功能损害是MM患者常见并发症,传统化疗时代,肾功能不全与MM预后不良有关,除疾病进展,肾功能损伤是MM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肾脏是M蛋白的重要靶器官,骨髓瘤病人肾病发生机制及治疗等。
何爱丽教授、曾云教授、吴莉教授主持张蕾教授的讲题:抗CD20单抗家族新成员——瑞帕妥单抗(Ripertamab)临床研究数据解读。分享了淋巴瘤疾病负担及抗CD20单抗在国内的应用,瑞帕妥单抗产品特点及临床研究数据解读两个模块。
陈洁平教授、徐雅靖教授、张艳萍教授主持王季石教授的讲题:Acalabrutinib治疗初治慢淋患者临床试验介绍,Acalabrutinib是新一代的BTK抑制剂,具有高度选择性,方案名称:一项评价Acalabrutinib对比苯丁酸氮芥联合利妥昔单抗在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受试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多中心、开放性、期研究(ChangE),申办者:阿斯利康投资(中国)有限公司,ICI/NPI及所在单位:邱录贵教授,中国医院,全球入组总例数:全球入组例,中国大陆入组约81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2个治疗组(每组75例受试者),接受Acalabrutinib单药治疗(A组)或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苯丁酸氮芥治疗(B组)。
刘利教授、刘耀教授、张俊教授主持讨论环节,讨论嘉宾有周泽平教授、黄晓兵教授、贺鹏程教授、高广勋教授、李斌教授、曹隽教授、柯勇教授、任明强教授、封忠昕教授、詹雲教授、高睿教授。
会议结束,王季石教授做大会总结,他表示此次会议内容紧凑,丰富,体现国内学术前沿。分别就血液病相关方面进行专题学术报告。会议形式特色鲜明、独具创新。本次大会的胜利召开促进了血液病学科的发展,为血液病学亚专科的建设及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我们不懈努力,共创血液病学的美好明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