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三代ldquo格列卫rdquo

时间:2022/4/22 16:18:17 来源:白血病_白血病的预防与诊治 作者:佚名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index.html
▲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用药困境一直牵动人心,尤其耐药是时刻悬在患者头上的命运巨石,谁也不知道何时、何故就会落下。(视觉中国/图)

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耐药是时刻悬在慢粒白血病患者头上的命运巨石,谁也不知道何时、何故就会落下,一旦患者在经过一代、二代“格列卫”药物治疗均宣告失败,或检出TI基因突变时,往往会陷入无药可医的境地,如不进行骨髓移植,很快就会进入疾病的加速期、急变期,甚至有生命危险。

近年来,随着药品专利到期、仿制药出现以及国家医保谈判等一系列变革,慢粒白血病患者一年只需支付约元费用即可。但在出现耐药、治疗失败后,换药服用二线药物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等,则需要支付更高的费用,患者自费在2万-10万元不等。

“耐立克”的单盒价格约3万元,每个月需吃一盒,如果要患者完全自费支付药费,可能仍有不少家庭承担不起。年下半年,药企将积极推动“耐立克”参与国家医保谈判,目前也在探索创新支付路径。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崔慧莹

责任编辑|曹海东

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三年半后,影片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下称慢粒白血病)患者的用药困境,仍时时牵动人心。患上一种恶性血液肿瘤十分不幸,但慢粒白血病患者仍属悲剧中的幸运儿。年靶向药物“格列卫”的出现,让不治之症变成了“慢性病”——国际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如采用靶向药物治疗,约80%慢粒白血病患者可以存活10年以上,甚至享有跟健康人群一样的寿命与生活质量。但耐药是时刻悬在患者头上的命运巨石,谁也不知道何时、何故就会落下,一旦患者在经过一代、二代“格列卫”药物治疗均宣告失败,或是检出TI基因突变时,往往会陷入无药可医的境地,如不进行骨髓移植,很快就会进入疾病的加速期、急变期,甚至有生命危险。“破局”的创新药来自中国。年3月,由亚盛医药集团(下称亚盛医药)自主研发的三代“格列卫”,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审中心(下称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于11月25日正式获批上市,用于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并伴有TI突变的慢粒白血病患者。年12月下旬,在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主办的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发布暨奥雷巴替尼(商品名:耐立克)全球首发上市会上,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医院血液科主任黄晓军指出,耐立克成功上市“意味着中国慢粒白血病治疗原有的耐药困境被打破,迎来了全新的里程碑药物,对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意义巨大”。1

改变“无药可医”

“命运这趟车,我还不想下车。”在带病生存18年后,参与“耐立克”临床试验的慢粒白血病患者木头说,他感到自己非常幸运,不仅押对了一个好的主治大夫,还押对了一种药。“我吃药这么长时间一直很好,甚至想有个家了,我希望自己也会有那么一天,有春暖花开。”早在年,海外科学家即在一系列突破性的基础研究中发现,费城染色体易位生成的高活性酪氨酸激酶(BCR-ABL)蛋白,是引起慢粒白血病的机制。年,靶向BCR-ABL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正式上市,慢粒白血病的治疗方式迎来革新,患者生存率获得极大提升。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与木头一样的慢粒白血病患者,从印度艰难求购的“救命药”就是“格列卫”的仿制药。“格列卫”又称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是瑞士诺华公司研制的第一代TKI,作为全球第一个用于抗癌的分子靶向药,被誉为人类抗癌史上的一大突破。大部分慢粒白血病患者都可以从“格列卫”中获益,但患者必须长期用药,获得性耐药一直是慢粒白血病治疗的主要挑战——有部分患者因耐药导致疾病进展甚至死亡。“在服用伊马替尼的过程中,约20%-30%的病人出现治疗失败。不到10%的病人出现进展,生存期很有限。”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江倩说。其中,BCR-ABL激酶区突变是TKI治疗后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而TI突变是最常见的耐药突变类型,在耐药慢粒白血病患者中的发生率可达25%左右。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此次“耐立克”获批主要基于两项关键性注册II期临床研究数据,分别为HQPCC研究、HQPCC研究。江倩介绍,在39个月的中位跟踪中,入组的例患者中,有77例患者仍在服药,疗效稳定的患者比例很高。尤其在携带TI突变的CML患者中,有80%病人获得染色体转阴,这意味着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持续、稳定的控制。而在安全性方面,药物副作用也较为可控。约有一半患者出现3或4级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且随着时间延长,副作用越来越轻。“比如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等,都是血液肿瘤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可接受的副作用。另有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皮肤暗沉或出现色斑)、高血脂征等其他的不良反应,但对生活质量影响不大,不会导致患者停药。”江倩说。目前,作为国内“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品种,“耐立克”在国内正式获批上市,标志着全球第二个三代“格列卫”由中国药企研发成功,解决了国内耐药患者无药可医的困局。2

国产新药“从有到优”

“在前几天的美国血液学年会(ASH年会)上,当我们公布奥雷巴替尼Ⅰ期研究数据的更新结果时,掌声热烈且持久。欧美专家纷纷来邮件询问,期待很高。这一药物走向世界是非常有希望的。”江倩说。如何研发出更安全有效的药物,解决慢粒白血病耐药患者临床急需的用药难题,是血液肿瘤学界最受瞩目的议题之一。过去,全球仅有一个三代“格列卫”——普纳替尼(Ponatinib)在美国上市,因存在“危及生命的血栓和血管重度狭窄”风险,曾收到美国FDA的黑框警告,也未进入国内。此前,基于“耐立克”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证据,该药先后在美国、欧盟获得了孤儿药资格认定,成为一种同类最佳“Best-in-class”的药物。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表示,从“十一五”到“十三五”,上市的新药已经达到了八十多个1类新药。“而我认为‘耐立克’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ghkjpw.com/blby/1235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