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宋玉琴医者故事果行ldquo

时间:2022/6/28 13:30:58 来源:白血病_白血病的预防与诊治 作者:佚名

“选择了淋巴瘤专业,我觉得自己很幸运”,采访过程中,宋玉琴不止一次说出这句话。的确,对于医者而言,在该领域高速向前的十几年间,能够身处其中见证其发展,称得上是一件幸事。

“见证领域发展,是一个幸福的过程”

年6月,宋玉琴医院淋巴肿瘤内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恶性淋巴瘤规范化诊断和治疗。至今,她已经在这里奋斗了14个年头,也逐渐成长为院长助理、淋巴瘤科副主任。医院作为医、教、医院,自有其特殊责任,宋玉琴除了临床工作,还有教学及科研任务在身。繁忙的工作,培养了她雷厉风行的性格,做事果断利落,不会有半点拖沓。

或许,连她自己都不会想到,最初因遵从父母期望而选择的医学之路,最终却成就了她,而她也对这份事业越发热爱且坚定。

初见宋玉琴,她刚刚查完房,没有片刻停歇便直奔采访间,简短沟通之后,就开始侃侃而谈,聊起自己的专业领域,她总有说不完的话。而言语之间表露最多的,是她对选择淋巴瘤领域的不悔与执着。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但令人欣喜的是,近0年来,淋巴瘤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治也成为恶性肿瘤中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淋巴瘤的控制率、治愈率在逐渐增高。目前,很多淋巴瘤亚型都有望得到治愈或实现患者的长期生存。

这些进步,医院淋巴瘤科体现得尤为明显。作为国内成立最早的淋巴瘤诊疗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淋巴瘤诊治中心和全国最大的淋巴瘤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该科室率先在国内推广淋巴瘤专科诊治模式,据统计,目前科室已累计收治淋巴瘤患者余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余例。其中,诊治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6%,10年生存率高达5%,明显高于全国一般水平(3.6%)。在临床创新方面,该科室又创造性地将门冬酰胺酶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治疗NK/T细胞淋巴瘤,获得了70%以上的长期生存率,更新了诊疗指南的推荐意见。

作为一名深耕淋巴瘤领域的医生,这些成果让宋玉琴颇为自豪:“我觉得病人的治疗效果得到改善,是最大的成就感。”每当她翻看本科室的数据,回想起过去十数年间救治过的患者,她都觉得信心倍增,也为当初的选择感到庆幸。

“盲目的安慰患者,不如实事求是交谈”

但是,医学终究有其局限性,尤其对恶性肿瘤而言。虽然治愈率在大幅提高,但毕竟不是%。患者个体的特殊以及疾病的顽固,决定了医学还具有不可预知性,很多时候,疾病诊疗效果并不能完全达到预期。医生,面对着千千万万个复杂的病例,总要承认并接受这一点。

正如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总有一些病人是治不好的,这种时候我会很无力,不知道该怎么办。”宋玉琴感叹到。

而此时,无所适从的又岂止是医生,患者的焦虑感往往更强。“我确信所有病人都会恐惧,肿瘤病人可能恐惧感更强一些。”无疑,治疗效果的不确定、复发的痛苦、医疗费用的高昂等等都会让肿瘤患者焦虑不安,这时,医生的职责就不仅仅是程式化地为病人开方、手术,而要怀着同理心,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以此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坚定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何为人文关怀?在宋玉琴看来,不是盲目的安慰,而要实事求是的告诉患者真相。因为,恐惧感往往来源于未知,当患者清楚了自己的病情,了解了后果,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时,才能安心配合治疗,这样,也许能收获预期之外的治疗效果。

“通过谈话增强患者信心,降低其恐惧感。”宋玉琴始终这样践行。而关于谈话,宋玉琴自有其逻辑和技巧。

首先,她会基于淋巴瘤不同类型的特点及治愈率差异,和患者明确治疗的目标,是能治愈,还是可以延长生存期?她都会摆数据、讲事实。其次,给出患者治疗方案,并说明该方案的副作用,以及如何减少副作用,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减少未知带来的恐惧感。最后是费用问题,关于医保,关于长期治疗支出,宋玉琴都会一一和患者沟通。而所有的诊疗建议,都是宋玉琴认真分析的结果,患者的获益、风险是什么?有无更优方案?深思熟虑之后,都会形成长篇文字资料,方便患者今后的治疗。

“原来不敢想的事情,我们现在都能做到”

正因为面对复杂的疾病以及诸多未解的医学难题,宋玉琴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习国外先进的医学理念,年宋玉琴前往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进修淋巴瘤临床诊治,师从国际淋巴瘤领域极具声望的Armitage教授。正是这段学习经历,改变了她对国内外新药临床试验的诸多认知。

初到之时,了解到美国临床试验的开展情况,她受到很大触动。“差距太大了!”这是宋玉琴最直观的感受。“他们开展了很多临床试验,有若干种新药在等着患者入组,同时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做支持”,看到眼前的种种,宋玉琴满是羡慕,她暗自思忖,这一切,我们何时能做到?而当Armitage教授问她:“将来某一天你会和我们竞争吗?”宋玉琴更是十分诧异,要知道,这是她从来都不敢想象的事,如此大的差距,怎敢同台竞争?

不过,事物的发展远比我们想象的快。

近些年来,我国创新药企不断崛起,新药频现,加之患者入组意愿高、试验团队逐渐完备,我国临床试验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提高,我们完全有能力主导国际大型临床试验,且试验数据不输国外。此时的宋玉琴不会再一味地羡慕国外,而是充满自信,“原来不敢想的事情,我们现在都能做到,所以我觉得国家还是在发展的。”

“美国FDA要来核查,没有比我更激动的”

行医之人,是有大爱的,这一点在宋玉琴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肿瘤内科医生靠的是‘武器’,如果没有‘武器’,我觉得很绝望”。她想要用得力的“武器”,帮患者战胜肿瘤。

然而,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一款进口药进入中国市场为患者所用,往往要等到国外上市5~6年之后,而且价格昂贵,很多患者家庭难以承受,这一点让宋玉琴十分忧心。为此,她总是迫切地盼望本土药企能研发出国人吃得起的抗癌药,并惠及全球患者。她希望在我国开展更多新药临床试验,希望有所突破。

曙光出现在年泽布替尼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的那一刻。

泽布替尼是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BTK抑制剂,于年月初在全国14家中心启动中国II期关键性临床试验(项目代号“06”),3月初,第一个受试者正式医院入组。9月,全国14个中心完成了86例患者入组。医院是该试验项目组的组长单位,入组6名患者,医院之最,宋玉琴见证了本次临床试验的全过程。

在全国14个中心的紧密配合下,试验取得了超出预期的结果。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在接受泽布替尼治疗后,总缓解率(ORR)达84%,完全缓解(CR)达59%,此项试验中位持续缓解时间(DOR)为19.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4个月。

基于这些数据,年11月15日,泽布替尼通过美国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项疗法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泽布替尼成为迄今第一款完全由我国药企自主研发、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的抗癌新药。

“惊讶”、“欣喜”、“欣慰”,宋玉琴连用几个情感强烈的词语形容当时的感受,因为泽布替尼的上市不仅证明了我国开展新药临床试验的实力,证明了我国本土创新药的质量,也改写了中国抗癌新药“只进不出”的历史。

自此,让我国患者通过创新药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这对于一名科研人员来说,也许是最好的回报。

当然,让宋玉琴骄傲的不止于此,还有06项目“零缺陷”通过美国FDA核查一事。要知道,这是宋玉琴长久以来的愿望,“我特别希望能够被美国FDA核查一次,证明我们做得很好”。

因为,在宋玉琴看来,过去十几年间,虽然我们开展了很多全球性的临床试验,但却为国际诟病,认为质量不高、操作不规范,“他们不太相信中国人会研发出更好的产品”,谈到这些,宋玉琴有些许无奈。所以,当年10月美国FDA要对06项目进行核查时,没有比她更激动的了,这是证明中国自主研发药物泽布替尼质量,证明我国临床试验质量的好机会。

年10月1日-4日,美国FDA对06项目的伦理合规性、受试者入组情况、研究期间的治疗、不良事件、合并用药、疗效评价、药品管理及受试者中心访视流程进行了全面核查。最终,FDA核查员对项目质量给予充分肯定,对研究团队所有成员尽职尽责的态度,以及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高质高效管理大加赞赏。这是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成立以来,首次接受美国FDA核查,他们用事实消除了国际上的质疑声。

美国FDA核查专家离开前说,“试验质量太好了,可医院的研究者”,核查人员的一番话,让宋玉琴备受鼓舞。直到现在谈起这次经历,宋玉琴还是难掩欣喜之情。

其实,以医院淋巴瘤科的实力来看,这次顺利通过美国FDA核查并不意外。该团队一直致力于创新性发展靶向耐药新手段,并积极参与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牵头或参与开展了项国内和国际新药临床试验,占到淋巴瘤领域临床试验的79%,目前已经促成十余个创新药物在国内成功上市。而这次通过核查,不仅证明了该科室的科研硬实力,也充分展现了我国在药物研发及创新方面的巨大进步。

更让宋玉琴高兴的是,00年6月,泽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两个适应症同时在我国获批上市,并于00年1月被纳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这意味着,我国患者的药物可及性进一步增强。

“对淋巴瘤领域的发展,我持高度乐观态度”

曾经,我们只能期待国外新药进入中国,而今,在国家鼓励创新的环境下,本土药企表现卓越,有了自主研发的能力。而且,在我国,患者参与临床试验的意愿很高,随着中国临床科学的不断发展,预计未来我国会逐渐成为全球临床试验中心,主要临床试验数据将会来自于中国。

此外,近年来,以精准的病理诊断和分子诊断为导向,我国淋巴瘤免疫及靶向治疗快速发展,疾病治愈率大幅提高。其中,霍奇金淋巴瘤治愈率达到70%-80%,甚至更高;而国内常见的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科学的诊疗方案可将治愈率提高到70%左右。淋巴瘤的诊治在血液肿瘤,乃至整个肿瘤领域都走在前列。

这些,让宋玉琴越发看好淋巴瘤领域未来的发展。

不过,宋玉琴认为,进步固然振奋人心,但我们还是要保持冷静,不可误导病人,因为尽管有很多新药进入临床试验,但都不是奔着治愈去的,其目标是ORR、PFS或OS的改善。

的确,医学在进步,但远没有到达终点,还需要医学同道一起努力。

但我们始终坚信,诚然道阻且长,终究行则将至。

专家简介

宋玉琴教授

教授,医院院长助理

医院淋巴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淋巴瘤联盟秘书长

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淋巴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曾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进行博士后基础研究工作

在美国进修淋巴瘤临床诊治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课题5项

省级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基金

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译学术专著3部

精彩回顾

马军医者故事:一“马”当先,领“军”中国血液肿瘤的“国之名医”

吴德沛医者故事:“德”心佑天下,“沛”泽惠江东

朱军医者故事:“朱”心不改为病患,“军”魂永驻战顽疾

李建勇医者故事:运筹“建”策,“勇”者破局,中国慢淋诊治发展的开拓者

邱录贵医者故事:医“录”向前,“贵”在精专,一个梦想,三代人的传承

张会来医者故事:春华秋实“会”有时,医道酬勤芳自“来”

周剑峰医者故事:亮“剑”顽疾“同”进取,勇攀高“峰”“济”苍生徐卫医者故事:清风“徐”来,卫“淋”而战,攻坚克难铸就“淋巴瘤百科全书”

荟萃名家,聚焦临床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ghkjpw.com/blby/1273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