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砍医生陶勇复工他的痛苦来自于患者,但信

时间:2022/8/16 15:34:21 来源:白血病_白血病的预防与诊治 作者:佚名

那医院眼科医生陶勇,在5月13号复工了。

当天,儿科医生王师尧就发了微博表示祝贺。

陶勇的遭遇,可能很多人还记得:

1月20日,39岁的陶勇医生在出门诊时,被诊他曾经治疗过的患者砍伤,结果左手骨折、神经肌肉血管断裂、颅骨外伤、枕骨骨折、失血毫升。

1月22日,北京市检察机关介入,依法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崔某批准逮捕。

3月28日,陶勇在直播平台公开跟大家见面,这是他受伤后第一次面对公众。

5月7日,陈晓楠主持的《无话不说》播出,里面陶勇医生已经慢慢恢复,他依然温柔,但又难掩担忧地,跟大家讲起了自己医生职业生涯中的故事。

01.初为医生

年的时候,17岁的陶勇从江西一个小县城的普通家庭,考进了北大医学部,寒门贵子,给了这个家庭新的希望。

当时的陶勇还从来没有踏出过自己的家乡,开学的时候他们全家人坐了两天的无座火车,到天安门脚下的时候,抱头痛哭。

“北京”、“北大”,这样词对于这个小家庭而言是近乎朝圣一般的存在,甚至还代表了未来可预见的幸福生活。

激动兴奋过后,是漫长的求学求职生涯,10年求学,工作8年后晋升为主任医师。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他从医的这些年做过不少“出格”的事儿,给病人垫付医药费,给艾滋病患者做治疗,甚至试过跑到患者偏僻的老家了解情况。

他的大胆出格,大概是在刚做医生不久的时候,受到了那位儿科医生的影响。

当时他跟儿科医生的老师一起值夜班,一位满头大汗的男人抱着黄疸非常严重孩子冲了进来,老师啥也没说,直接把孩子抱过来进行抢救。

抢救的过程孩子身体是凉的,医生折腾了两三个小时之后还是没救回来,只能跟家长说:“我们努力了也不行。”

家长鞠了个躬,就把孩子带走了。

整件事情,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人提到任何跟钱有关的事情,医生没要求病人挂号走程序,家长没一句怨言,甚至表示出了尊重。

陶勇当时意识到,医学可以不是买卖,人和人之间是可以相互信任的。

之后,陶勇医生“叛逆”的基因就被慢慢激活了。

年的公益医疗,他遇到过一位老婆婆,是一位孤寡老人,丈夫和孩子都不在了,她有严重的白内障,而且除了白内障还有别的重疾,时间不多了。

老婆婆有个心愿,就是亲手缝制自己的寿衣,按照她那儿的风俗,只有入殓时穿着自己做的寿衣,才能在那边见到自己的亲人。

公益医疗之前陶勇的老师劝过他,年轻医生别接复杂的手术,万一出点什么事被赖上,可能整个职业生涯就毁了。

他没听劝,做了那个手术,一周后那边的工作人员打电话告诉他老婆婆走了,但走的时候特高兴,她做完了自己的寿衣,还把丈夫和孩子的照片缝死在寿衣的口袋里。

这一次鼓起勇气冒险,对于陶勇来说,不仅仅是救人,也是自救。

因为从医的过程中出现了太多事情,让他常常自我怀疑:你还是你当初的学医的初衷吗?

现在的医生压力很大,不仅在身体,还有心理。

陶勇医生门诊的时候,进门之前总要深吸一口气,再咬着牙进去。

为什么?

他的门诊不限号,意味着看诊的时间可能会很长,有些人要等到晚上,虽然这样一天能看的病人数量多了,但有的人等久了就会变得暴躁。

当患者吵闹的时候,陶勇医生不得不出来维持秩序,那些琐碎的、麻烦的、非医学的问题,占据了他90%的精力。

02.这些年变得更胆小了

当工作的时候,“非医学问题”变得无法忽略,甚至非常突出,陶勇医生觉得自己慢慢变得胆小了。

有时候他可能会主动避开一些明显不信任自己的患者。

因为医学是概率事件,没有医生可以保证自己能%的治好每一个患者,他害怕不好的结果出现后,那些只接受最好结果的家属不会放过自己。

他的同事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因为家属的不依不饶,他们同事后来抑郁了。

同样的,他自己也没避开这种悲剧,那个砍他的患者目前的状态已经是陶勇能争取的最好的结果了。

但,患者依然让他付出了的接近生命的代价。

虽然,3月份直播的时候他也表示过自己能够放下仇恨。

可是在ICU的日子,在治疗恢复的阶段,那几个月依然是他最黑暗的日子。

这样的黑暗,谁不怕?

03.痛苦来自于患者,但信仰也来自患者

采访里,陶勇医生提到过自觉对医学三个阶段的理解:

第一阶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可以带来利益。

第二阶段:研究更多新的方法来治疗更多的疾病,这可以带来名声。

第三阶段:医学变成了信仰,可以给医生带来人生的思考。

现实中,他的痛苦确实来源于患者,但他的信仰也来源于患者。

他曾经的救治过一位来自广西的白血病女孩,6岁大,情况非常差,皮包骨的状态,家人医院都被拒绝了。

陶勇接收了女孩之后,孩子的妈妈对他表现出了十足的信任,让他大胆地治。

治疗的时候要往孩子的眼睛上扎针,没打麻醉,只滴了麻醉效果比较差的眼药水,因为孩子想给父母省点钱。

后来孩子视力恢复到了0.5,参加绘画比赛拿了第一名,赢了块钱的奖金。但哪怕是这么困难的孩子依然愿意拿出0块捐给情况更糟糕的另一位孩子(恶性肿瘤导致双眼摘除)。

陶勇出事之后,那个双眼摘除的孩子的爸爸找到了他,说要把那0块钱捐给他。

那份感动,安慰了还在忍受病痛的陶勇。

你看,有时候相互信任,既是医生的动力,也是患者的希望。

04.尊重是相互的

就像陶勇医生说的那样的,现代医学更多时候是在治「人的病」,而不是治「病的人」。

而社会中,“病的人”变得越来越多了。

这些人加重了患者和医生之间的隔阂,把矛盾升级成一个又一个悲剧,尤其是这两年悲剧发生得越来越频繁。

陶勇还算幸运的,作为悲剧的幸存者,他学会了“面对,解决,放下”。

但,这种阔达真的无法在所有被误解、被伤害的人身上出现。

受害者们的经历提醒着我们,在职业壁垒之下,很多问题你靠看百度知乎的资料,根本跨不进去“专业”的行列。

所以,当你在向其他职业寻求帮助的时候,如果认定了某一位,请表现出对对方职业最起码尊重。

彼此尊重,才是避免更多误会和悲剧发生的前提。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有感悟的话,欢迎转发给身边的朋友一起学习。猎多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yghkjpw.com/dxal/1298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